迷人的光气,如何更安全

节段型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424744.html

「本文来源:中国安全生产网」

生产需求日益旺盛,但“低老坏”依然存在,“一老一小”问题突出——

某企业光气化反应器上部法兰腐蚀严重

光气,拥有一个明亮的名字,可真实面目却是剧毒气体,不慎吸入可致人窒息甚至死亡。这种重要的有机中间体被广泛应用于农药、医药、精细化学品等领域,且近年来市场需求容量逐步扩大。然而,近期应急管理部组织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和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开展的光气企业指导服务发现,国内光气企业重大事故隐患问题数量较多,老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安全管理问题突出,本质安全水平不高,安全状况着实令人担忧。

据了解,此次指导服务覆盖全国14个省份的35家光气企业,共查出各类安全隐患问题项,其中重大隐患50项,要求7家企业停产整改,28家企业限期整改。

危险又重要。如何保证光气行业安全发展,此次指导服务给出了答案。

重大隐患数量较多三年行动推进缓慢

重大隐患集中在动火、受限空间作业未开展可燃、有毒气体分析,不办理相关作业票证;特种作业人员未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等方面

光气,是光成气的简称,学名碳酰氯,因最初由氯仿受光照分解产生,故得此名。同时,光气是最具急性毒性的气体之一,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用作化学武器而被人熟知。如今,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光气又是不可或缺的关键中间化学品。

据了解,光气生产主要以一氧化碳和氯为原料,产生的氯化氢会对设备产生严重腐蚀,易造成设备和管线泄漏,致使人员中毒。

据指导服务组调研,我国目前共有光气企业41家,年产光气量约为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38%,而且这些数字呈增长趋势。然而,指导服务组检查发现,当前企业重大事故隐患问题数量较多,反映出企业在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方面推进缓慢。问题主要集中在动火、受限空间作业未开展可燃、有毒气体分析,不办理相关作业票证;控制室面向具有火灾爆炸危险性装置一侧开设门窗;防爆区域使用非防爆电气或防爆等级不足;存在释放源区域未设置气体检测器;特种作业人员未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等方面。

比如,指导服务组在上海、辽宁、浙江等地的多家企业发现,光气及光气化岗位操作人员无证上岗,而山东一家企业的4名光气工艺操作人员仅有初中学历,不符合高中及以上学历要求。

据此前开展的光气行业安全生产现状调研,我国光气企业员工人数共计1.6万余人,涉及“两重点一重大”岗位员工人数超过人。

“虽然各企业都十分重视高学历人才的引进,但实际上,关键岗位无证上岗的现象仍然没有杜绝。”专家表示,此类问题连同其他重大隐患问题如果长时间不能解决,光气行业整体安全管理水平就很难提升。

“低老坏”依然存在“一老一小”问题突出

隐患暴露出老企业和小型企业普遍存在安全生产硬件设施“先天不足”、运行管理混乱、人员安全素质不高等问题,与行业快速发展极度不协调、不匹配

此次指导服务发现,各企业现场安全风险管控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老企业和小型企业问题突出。

据指导服务组介绍,“一老一小”企业问题主要体现在设备设施陈旧、自动化程度偏低、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员工安全风险意识薄弱等方面,部分企业甚至仍存在“低老坏”(低标准、老毛病、坏习惯)现象。

重庆一家企业的光气液化间外,靠近光气液化间的一处管线预留阀门和法兰锈蚀严重,且未设置光气合成反应出料管道紧急切断阀,有泄漏风险;山东一家企业无苯合成车间可燃气体探测器吸入口被塑料薄膜包裹,安全装置形同虚设;山东另一家企业中控室6名操作人员未取得光气及光气化工艺作业操作证,重要岗位无证上岗……

“要认清企业生产规模差距较大的现实。全国产量超过20万吨的企业有6家,这些企业的年产量占行业总产能的82%。”专家告诉记者,国内光气年产量低于6万吨的企业有19家,分布在8个省份的16个市,其中有8家未进入化工园区。这些企业由于规模小、人员少,很难为其建立专业的监管、应急救援和医疗救护力量。

同时,从隐患数量上也能看出生产规模与安全状况的关联。据了解,本次指导服务9家一线企业的隐患总数为项,重大隐患11项,平均隐患数为29.7项/家;26家由老企业和中小型企业构成的二线企业隐患总数项,重大隐患40项,平均隐患数为45.8项/家。

“这些隐患暴露出老企业和小型企业普遍存在安全生产硬件设施‘先天不足’、运行管理混乱、人员安全素质不高等问题,与行业快速发展极度不协调、不匹配。”专家说,虽然自年至年,我国光气企业整体生产装置运行稳定,未发生光气泄漏事故,但也要认识到目前光气产量过大,需求日益旺盛,风险随之增加的现实,绝不能掉以轻心。

安全防护措施不全运行管理存在缺陷

有的企业中控室操作岗位人员不了解光气中毒的急救措施,有的企业进入光气区域的人员未配备便携式逃生器具……这些问题暴露了企业管理混乱,意识淡薄,未有效落实主体责任

此次指导服务的35家企业中,有25家设置了光气室,3家企业使用三光气。

据专家介绍,光气室是涉光气管路和设备的密闭空间。三光气又称固光,在受热、遇湿等状态下分解产生光气,因此常被没有光气生产点的企业用作光气来源。

光气室的问题隐患主要集中在作业许可制度“有而不实”、自动化配置水平低、管道或设备安全防护措施不全等方面。

江苏一家企业光气合成现场巡检人员未佩戴防毒面具及光气指示牌,一旦发生泄漏中毒,救援人员不能根据光气指示牌确定中毒人员在光气环境中的暴露程度。而存在同样问题的企业还有4家,这些企业的光气作业许可制度皆缺失要求佩戴光气指示牌的内容,现场作业人员也未佩戴光气指示牌。

制度缺失是企业管理缺陷的一个主要表现,而安全防护措施不全则更直接地增加了企业运行的安全风险。

据指导服务组介绍,有5家企业光气管道视镜无防护罩,6家企业光气设备或管道缺失二次隔离措施,3家企业光气设备未设置泄压设施或安全附件超期未检,4家企业未设置密闭取样设施。

而使用三光气的企业问题也不少。安徽一家企业现场作业人员不了解光气指示牌的作用、使用和变色后的响应;辽宁一家企业中控室操作岗位人员不了解光气中毒的急救措施;江苏一家企业进入光气区域的人员未配备便携式逃生器具……这些问题暴露了企业管理混乱,意识淡薄,未有效落实主体责任。

“三光气在生产、储存、使用、运输等过程中具有极大的危险性,而企业对此重视不够。”专家说,部分使用三光气的企业未制定光气工作许可制度,员工技能素质偏低,执行的标准低,自动化程度不高;光气设备选型不当,管道安装随意,不重视三光气储存安全;未配备尾气破坏系统应急发电机电源,未设置碱泵备用泵。

根据此前开展的光气行业安全生产现状调研,由管道和设备缺陷引起的事故占我国光气事故总数的38.2%,缺乏个人防护用品占事故总数的21.8%,两者加起来达到60%,说明设备和防护用品相关问题是造成光气事故最主要的原因。

指导服务组建议,把三光气的生产和使用环节纳入光气化工艺管理,加强储存环节管理,配置相关的应急处置措施,严格管控风险。

修订完善相关标准淘汰落后提质升级

领头企业已经实现规模化、连续化、自动化生产,有全套的光气安全理念和管理措施。而其他企业仍停留在釜式间歇生产阶段,未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全流程自动化的要求

重大隐患较多、现场隐患重重、管理制度缺失,接下来,再把问题深挖一层。

此次指导服务发现,“一老一小”企业自动化程度不高,装置设计水平低,本质安全水平有待提高。

“有的企业装置或设施甚至连设计图纸都没有,有的则缺失安全设施专篇,现场设备变更没有相关设计图纸,管理较为随意。”专家举例说,光气室自动化配置方面问题较多。有4家企业未设置紧急停车系统和安全仪表系统;8家企业重要参数监测不到位,关键参数调节未达到自动化,未按要求设置联锁,一旦遇到紧急情况,难以及时有效切断物料,阻止后果扩大。

“目前国内光气一线企业和二线企业的差距已非常显著。领头企业已经实现规模化、连续化、自动化生产,有全套的光气安全理念和管理措施。而其他企业仍停留在釜式间歇生产阶段,未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全流程自动化的要求,在本质安全方面还有较大差距。”专家告诉记者,过去行业集中度不高,企业效益一般,安全投入有限。随着行业标准的不断提高,“一老一小”企业必须面对升级换代的现实。

针对这些问题,指导服务组提出,继续推进危化品企业的分类整治工作,依照《应急管理部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分类整治目录(年)》,引导企业开展自动化升级改造,完善光气及光气化设备、管道的二级隔离措施,提升人员素质提升,对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要求的企业科学分类、精准施策,实现“三个一批”,提升光气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同时,为提升光气企业的本质安全水平,要鼓励企业开发非光气化工艺,优化降低在线光气量,提升自动化控制措施,开发连续化工艺。

此外,指导服务组还建议组织相关专家修订《光气及光气化产品生产安全规程》等标准;针对完善光气指示牌产品多样化,各企业佩戴光气指示牌不一致的问题,组织编制光气指示牌产品和佩戴标准,达到标准化、规范化;及时督办整改指导服务发现的突出问题,同一地区的光气企业对问题清单开展共享,督促企业举一反三排查整改,同时完善“问题清单和措施清单”,制定“一企一策”。

“目前,我国光气企业布局比较分散,且多数企业规模较小,不利于统一管理。希望未来国家严格新建光气生产准入,确保合理布局,集中布点,鼓励现有光气企业搬迁进入化工园区,进行升级改造,加强应急响应集中处置,确保行业健康发展。”专家说。

光气指示牌亟须标准化

■李建波

光气具有强烈的刺激及腐蚀性,吸入光气可刺激黏膜,引起流泪、咳嗽,大剂量的光气接触可能导致肺水肿甚至死亡。但光气接触初期可能症状不明显,有一定的潜伏期。因此在光气中毒事故中,在潜伏期对中毒人员吸入剂量的判断非常重要,这便需要光气指示牌发挥作用。

光气指示牌又称“光气卡”“光气徽章”,是用以指示人员接触光气剂量(接触浓度与时间的乘积)的指示牌,通过比色卡可读出接触剂量,便于医生进行医疗评估,采取相应的医疗救治方案。在本次指导服务中,笔者发现光气指示牌的使用存在诸多问题。

应急管理部此前发布的《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导则》要求,进入光气生产装置时,员工应使用企业指定的防护服装和装备,包括佩戴的光气指示牌(上面标有员工的姓名和日期)。在本次指导服务中,笔者发现有部分企业没有按要求给员工配备光气指示牌。问其原因,企业人员表示现场已经设置了光气泄漏报警仪,其灵敏度高于光气指示牌,佩戴光气指示牌没有必要。可见企业并不清楚光气指示牌的作用和意义。

同时,国内目前尚无针对光气指示牌的标准。笔者在指导服务中发现,企业使用的光气指示牌种类五花八门,有的花高价从美国、德国采购进口的光气指示牌,有的则采购国内品牌,有的甚至自行研制。不同产品的使用效果存在差异,不能保证为后期医疗救助提供的信息准确有效。

此外,部分企业员工光气指示牌的佩戴方式错误。此次指导服务中,笔者发现有的企业把光气指示牌的作用理解为检查泄漏,因此未要求员工将其佩戴在靠近呼吸道的区域。有的员工把它别在袖子上,有的别在工具包上,完全失去了通过光气牌识别吸入剂量的作用。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建议国家和行业尽快制定光气指示牌标准,规范光气指示牌的使用,尤其要强调使用双光气和三光气的企业在进行光气化生产时,员工需要佩戴光气指示牌。同时,针对企业员工、医疗机构、监管部门和救援人员,要组织开展光气指示牌知识培训,让其了解光气指示牌的机理和作用,以便在发生人员中毒时,相关人员能根据光气指示牌的指示准确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避免人员伤亡。(作者系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副秘书长)

应充分重视合规性排查

■朱晓冬

此次指导服务发现,合规性不足是各家光气生产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笔者认为,原因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企业法规识别工作不到位。企业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营后,基本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2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