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清蚂蚱的秘密

贵阳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kyy/131224/4315792.html

本报记者吴艳本报通讯员任振宇摄影报道

古稀老人井清风在村中是个名人。

年逾七旬的她不但不服老,还带领村民念起了“蚂蚱经”,四邻八村的人都称呼她“蚂蚱大王”。

这不,昨天一大早,井清风就骑着三轮车来到了村外的冷库,查看那些冷库里的蚂蚱。“这些蚂蚱都已经被客户预订了,明天就要送走。今年蚂蚱的价格要比去年高,一斤能卖到13元钱。”井清风喜上眉梢。

医院“奇遇”

井清风是黄骅市旧城镇西大庄村人,老伴叫马春凯,他们的一儿一女都已成家立业。

井清风和老伴过了几十年的农家日子。早些年为了糊口,除了种地,马春凯打过零工,井清风干过小买卖。

井清风与蚂蚱养殖结缘于16年前。

那年井清风的孙女生病住院。在医院照顾孙女期间,井清风结识了同病房的一位病人,聊天时得知,这位病友家在青县,以养蚂蚱为生。在几天的相处过程中,两人聊得十分投机。这位病友告诉井清风,在青县有许多人依靠养蚂蚱走上了致富路。这让井清风也动了心思。

井清风家过的是土里刨食的日子,农业收入并不高,她一直想找个致富门路。养蚂蚱不需要太大成本,劳动强度也不大,很适合在家种地的她。

井清风是个肯吃苦的人,做事爽快利落。孙女出院后,她便赶往青县进行实地考察,学习蚂蚱养殖及大棚搭建方法。

一万多只蚂蚱还剩56只

蚂蚱大棚是井清风亲手搭建起来的。几根简陋的竹片撑起一个架子,裹上一层绿色的纱网,就算是蚂蚱的栖身之地。纱网外围包裹上一层塑料布,就算是蚂蚱的保暖设施。就这样,两个50平方米的蚂蚱养殖大棚就在自己院里搭好了。

当年4月,井清风以每公斤元的价格购入了3公斤蚂蚱苗,开启了自己的致富路。

没想到,满心欢喜期待蚂蚱长大的井清风却被一次意外惊住了——小蚂蚱们在吃了草之后,纷纷从纱网上坠落下来,死了一地。

这让井清风很是心疼,又百思不得其解。每天都有大量蚂蚱死亡,到最后,一万多只蚂蚱就剩下了56只还活着。

井清风心急火燎地打电话咨询有经验的养殖户,又赶到青县上门请教,最后终于弄明白了蚂蚱死去的原因。

原来,井清风喂蚂蚱的草挨着地边,被喷洒上了农药。蚂蚱大量死亡是因为农药中毒。

摸清情况后,井清风更加细心地照料这仅存的56只蚂蚱。她专门到河边去割芦苇草来喂蚂蚱,给大棚通风,保证温湿度……

一边摸索一边积累经验,一段时间后,井清风终于掌握了养蚂蚱的方法。

一日五餐

井清风不怕吃苦,做事认真又有恒心,为养好蚂蚱没少下工夫。

养殖前期,井清风采取最原始的方法,让蚂蚱在地里繁殖。通过一番细心摸索,井清风得知,蚂蚱一般每年四五月份开始繁殖,从出壳到成年只需30天左右,前期抗病能力较弱。那个阶段,根据蚂蚱的实际情况,井清风会在晚上给它们增加一顿用麦子皮制作的“夜宵”。

除了额外的加餐,蚂蚱白天还要吃五顿“饭”——这是井清风家的蚂蚱所享受的特殊待遇。

蚂蚱四五天就要脱一次皮,脱皮期间会一动不动地挂在纱网上,不能进食。怕这些蚂蚱饿着,井清风就增加了喂食的次数,保证蚂蚱们都能吃得饱饱的。

一天,井清风刚从棚里出来,孙女问:“奶奶,咱家的蚂蚱能生几只小宝宝呀?”这下可把井清风难住了!这个问题虽然不大,但她养蚂蚱就应该了解它们的繁殖情况。她扭头回到棚里,盯着密密麻麻的蚂蚱看了半天。

井清风发现,雌性蚂蚱产的卵都集中到一起。小蚂蚱“破壳而出”之后,这一窝卵壳就留在地上。只要数清楚有多少个卵壳就行了!

后来的几天,井清风一有空就蹲在地上数。最后,井清风回答了孙女的问题:“一只雌性蚂蚱能生50只到90只小蚂蚱。”这也帮助她有效地掌握了蚂蚱的养殖规模。

16座蚂蚱大棚

在井清风精心饲养下,蚂蚱喜获丰收。

没想到蚂蚱养好了,卖又成了问题。井清风带着精心饲养的蚂蚱到饭店去推销,结果却吃了闭门羹——没有饭店愿意购进井清风的蚂蚱。

怎么办?蚂蚱卖不出去,棚里养蚂蚱的密度太大就会死。

没人买,那就白送。井清风专门给饭店“送”蚂蚱,并教给饭店的厨师怎样烹制蚂蚱。渐渐地,井清风的蚂蚱在当地打出了名气,陆续有饭店向她要货了。

到了年,她养的蚂蚱数量越来越多,家里的大棚已经不能满足养殖需要,井清风急需搭建新大棚。

在旧城镇政府的支持和协调下,养殖用地问题很快得到解决。井清风在村外盖起了16座共计平方米的蚂蚱养殖棚,开始进行大规模养殖。

为了让蚂蚱们吃上可口的食物,井清风购进了柔丝切断机等设备,将打来的芦苇草切碎。随着养殖规模越来越大,井清风深感力不从心,她劝说在外打工的丈夫马春凯回家,与她一同饲养蚂蚱。

开始马春凯对井清风的养蚂蚱生意不以为然,觉着就是农家妇女的“业余营生”,现在看到养蚂蚱能生财,也痛快地回家了。在丈夫的支持与配合下,井清风的“蚂蚱事业”蒸蒸日上,当时,黄骅市内的许多饭店都成为了她的固定客户。井清风也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一点点地改善着家里的经济条件,盖起了新房子,走上了致富路。

3个冷库

村民们看井清风养蚂蚱发了财,纷纷向她请教致富经。井清风热情地将蚂蚱免费送给乡亲们,并传授给他们养殖技术。后来,根据村民们的需求,她开始售卖蚂蚱幼苗,带动周边的村民搞养殖。

养蚂蚱的多了,销路成了关键。

年,井清风转养为收,成为当地大的蚂蚱收购商之一。她每年收购的蚂蚱达40吨,拥有10多个长期合作的供应商。

收购来的蚂蚱一时销售不出去,需要有地方存放,同时也为了搞错季销售,井清风又想到了建冷库。

她花50多万元在村外建起了3个冷库,做起了蚂蚱深加工。生意最好时,她每天能卖出多公斤蚂蚱。

每年的五月份至九月份,是蚂蚱上市的黄金期。在井清风家的冷库旁,常有二三十位老人帮忙把收上来的蚂蚱进行处理:泡水、掐翅、清洗、分拣、打包、装盒……

经过六七道工序,肥硕的蚂蚱被整整齐齐地放到了盒子里,装进了冷库。

这些干活的老人,都是井清风请来帮忙的,她称这些老人“老伙计”。“这活适合老人干,我也正好给这些老人增加些收入。”井清风说,这些老人一个蚂蚱销售旺季可以有数千元的收入。

“野菜经”

事业越做越大,井清风又说服儿子马全利也加入进来。此后,马全利就包揽了送货、发货等工作。

井清风在养蚂蚱的过程中,又发现了新商机。

原来,有一年,在养蚂蚱的大棚里,钻出了一地的野菜。她和别人闲聊得知,在城里一公斤曲曲菜能卖到20元,阳沟菜能卖到一公斤40元……

井清风又惊又喜,依托自己的冷库又做起了野菜买卖。

她将收来的黄菜、荠菜、曲曲菜等,连同蚂蚱一起送到饭店,大受欢迎。

自去年开始,她又开始租地尝试种植野菜。

春风吹拂,郊野还是荒凉一片,井清风租的地里却绿油油一片,一株株黄菜正在这里生长……

从养蚂蚱到种野菜,农家老人井清风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现在,井清风的产品不仅走进黄骅几十家饭店,更是卖到了沧州、天津等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3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