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种钢筋施工常见的质量问题汇总

北京治疗白癜风疾病哪家好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一、钢筋存放管理质量常见问题

  1.现象

  钢筋品种、强度等级混杂不清,直径大小不同的钢筋堆放在一起;虽然具备必要的合格证件(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但证件与实物不符;非同批原材料码放在一堆,难以分辨,影响使用。

  图1-钢筋存放管理质量常见问题

  2.原因分析

  原材料仓库管理不当,制度不严;钢筋出厂所捆绑的标牌脱落;对直径大小相近的钢筋,用目测有时分不清;合格证件未随钢筋实物同时送交仓库。

  3.预防措施

  仓库应设专人验收入库钢筋;库内划分不同钢筋堆放区域,每堆钢筋应立标签或挂牌,表明其品种、强度等级、直径、合格证件编号及整批数量等;验收时要核对钢筋类型,并根据钢筋外表的厂家标记(一般都应有厂名、钢筋品种和直径)与合格证件对照,确认无误;钢筋直径不易分清的,要用卡尺测量检查。

  图2-预防措施

  图3-预防措施

  4.治理方法

  发现混料情况后应立即检查并进行清理,重新分类堆放;如果翻垛工作量大,不易清理,应将该堆钢筋做出记号,以备发料时提醒注意;已发出去的混料钢筋应立即追查,并采取防止事故的措施。

二、钢筋缩径现象常见治理方法

  1.现象

  钢筋实际直径(用卡尺测量多点)较进货单标明直径稍大,便按实际直径代换使用。

  2.原因分析

  钢筋生产工艺落后(通常是非正规厂家),材质不均匀;个别生产厂为了牟利,故意按正公差生产,以增加重量;利用旧式轧辊轧制,有的是英制直径。

  3.预防措施

  要求供料单位正确书写进货单,按货单上的钢筋直径作为检验依据。

  4.治理方法

  对于存在正公差直径的钢筋,只能按相应公称直径取用。特别注意直径6.5mm和6mm的应按《低碳钢热轧圆盘条》(GB/T-)规定,公称直径既有6mm的,也有6.5mm的。但设计单位作施工图绝大部分取6mm;相反施工单位进料却绝大部分取6.5mm,以致用料混乱的情况屡见,在工程中应根据实际直径作代换,以免造成质量事故或浪费;尤其是当实际直径大小混淆不清时(例如实际6.35mm,考虑公差后易被充当6.5mm),更应注意确认实物状况。

三、直螺纹钢筋加工质量常见问题

  1.现象

  (1)钢筋端部45d范围内混有焊接接头,或端头气割切断。

  (2)钢筋下料时,钢筋端面不垂直于钢筋轴线,端头出现挠曲或马蹄形。

  (3)钢筋下料后,安装时长度不足。

  2.原因分析

  (1)操作工下料前未仔细挑选钢筋原材料,距端头45d范围内混有其他接头。

  (2)钢筋下料前未调直,导致切口与钢筋轴线不垂直或产生挠曲。

  (3)钢筋翻样时未考虑钢筋镦粗时长度有损失。

  3.防治措施

  (1)所用钢材应符合有关钢筋的国家标准的要求。

  (2)钢筋端部应先调直后下料,端头如微有翘曲,应进行调直处理后断料。特别对定尺钢筋,要检查端部截面质量,不符合要求的端部重新切割后再镦粗,并及时记录和反馈钢筋真实长度信息,作好标识。

  (3)钢筋切割下料的机械设备宜采用砂轮切割机,以满足加工精度的要求,不能使用刀片式切断机或氧气切割。

  (4)钢筋翻样时,应充分考虑钢筋镦粗时的长度损失。

四、盘条冷拉质量常见问题

  1.现象

  一些厂家对施工单位委托的热轧盘条光面钢筋进行超出规范要求的超张拉加工,导致钢筋截面面积和力学性能不符合标准要求。超张拉后的钢筋脆性增加、延性降低,危及建筑工程结构安全。

  2.原因分析

  钢筋调直不采用专用机械,调直时超出规范允许的冷拉率张拉。

  3.防治措施

  (1)建设、监理、施工单位联合验收

  1)由施工单位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质量检查员、材料员和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采购的,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必须参加)共同对所有进场钢筋联合验收,以上人员对进场钢筋的验收承担验收责任。

  2)联合验收是对原钢筋和加工后的钢筋进场时,共同检查进场钢筋的外观质量、品种、规格、进场数量、产品出厂检验报告、合格证等(产品合格证应当是原件,复印件必须有保存原件单位的公章、责任人签名、送货的重量和规格、送货日期及联系方式)。

  3)联合验收应形成验收记录,其验收责任单位、责任人必须按规定签字,以便溯源追究责任。

  4)验收合格后施工单位将进场钢筋登记入库或进行安装,建立进场台账。不合格钢筋立即退回(退回的相关资料长期保存)。

  (2)施工单位现场自检

  施工单位应按照工程设计要求、施工技术标准对钢筋进行检验。检验由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项目部质量检查员负责,采用便携式仪器(如游标卡尺等),重点对原钢筋和加工后钢筋直径进行检查,检查后应有书面记录和检查人员签字。

  (3)取样送检

  施工单位取样人员在监理单位见证人员见证下,按相关标准规定的批次、抽检数量进行见证取样和送检(第三方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对该批钢筋进行加工或安装。

五、闪光对焊接头夹渣或未焊透

  1.现象

  接头中有氧化膜、未焊透或夹渣。

  图4-闪光对焊接头夹渣或未焊透

  2.原因分析

  (1)焊接工艺方法使用不当。

  (2)焊接参数选择不合适。

  (3)烧化过程太弱或不稳定。

  (4)烧化过程结束到顶锻开始之间的过度不够急速或有停顿,空气侵入焊口。

  (5)顶锻速度太慢或带电顶锻不足。

  (6)顶锻留量过大,顶锻压力不足,使焊口封闭太慢或未能真正密合。

  3.防治措施

  (1)选择适当的焊接工艺。

  (2)重视预热作用,掌握预热要领,减少预热梯度。

  (3)确保带电顶锻过程,采取正常的烧化过程。

  (4)避免采用过高的变压器级数施焊,以提高加热效果。

  (5)加快顶锻速度。

  (6)增大顶锻压力。

六、闪光对焊接头脆断

  1.现象

  在低应力状态下,接头处发生无预兆的突然断裂。脆断可分为淬硬脆断、过热脆断和烧伤脆断几种情况。这里着重阐述对接头强度和塑性都有明显影响的淬硬脆断问题。其断口以齐平、晶粒很细为特征。

  图5-闪光对焊接头脆断

  2.原因分析

  (1)焊接工艺方法不当,或焊接规范太强,致使温度梯度落陡降,冷却速度加快,因而产生淬硬缺陷。

  (2)对于某些焊接性能较差的钢筋,焊后虽然采取了热处理措施,但因温度过低,未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3.防治措施

  (1)针对钢筋的焊接性,采取相应的焊接工艺。通常以碳当量(Ceq)来估价钢材的钢材的焊接性。碳当量与焊接性的关系,因焊接方法而不同。钢筋闪光对焊大致是:

  Ceq≤0.55%焊接性“好”

0.55%<Ceq≤0.65%焊接性“有限制”

  Ceq0.65%焊接性“差”

  鉴于我国的钢筋状况是,Ⅱ级及以上都是低合金钢筋,而且有的碳含量已达到中碳范围,因此应根据碳当量数值采取相应的焊接工艺。对于焊接性“有限制”的钢筋,不论其直径大小,均宜采取“闪光-预热-闪光焊”;对于焊接性“差”的钢筋,更要考虑预热方式。一般说来,预热频率尽量低些为好,同时焊接规范应该弱一些,以利减缓焊接时的加热速度和随后的冷却速度,从而避免淬硬缺陷的发生。

  (2)正确控制热处理程度。对于难焊的Ⅳ级钢筋,焊后进行热处理时:

  1)待接头冷却至正常温度,将电极钳口调至最大间距,重新夹紧。

  2)应采用最低的变压器参数,进行脉冲式通热加热,每次脉冲循环,应包括通电时间和间歇时间,并宜为3s。

  3)焊后热处理温度在~℃选择,随后在环境温度下自然冷却。

七、电渣压力焊轴线偏移

  1.现象

  电渣压力焊焊接完成后,发现成型钢筋轴线偏移、弯折。

  图6-电渣压力焊轴线偏移

  2.原因分析

  (1)钢筋端部歪扭不直,在夹具中夹持不正或倾斜。

  (2)夹具长期使用磨损,造成上下不同心。

  (3)顶压时用力过大,使上钢筋晃动和移位。

  (4)焊后夹具过早放松,接头未及冷却,使上钢筋倾斜。

  3.防治措施

  (1)矫直钢筋端部。

  (2)正确安装夹具和钢筋。

  (3)避免过大的挤压力。

  (4)及时修理或更换夹具。

八、电渣压力焊钢筋咬边

  1.现象

  钢筋与钢筋连接处发生咬边现象。

  2.原因分析

  (1)焊接时电流太大,钢筋熔化过快。

  (2)上钢筋端头没有压入熔池中,或压入深度不够。

  (3)停机太晚,通电时间过长。

  3.防治措施

  (1)减小焊接电流。

  (2)缩短焊接时间。

  (3)注意上钳口的起始点,确保上钢筋挤压到位。

九、电弧焊焊缝裂纹

  1.现象

  按其产生的部位不同,可分为纵向裂纹、横向裂纹、熔合线裂纹、焊缝根部裂纹、弧坑裂纹以及热影响区裂纹等;按其产生的温度和时间的不同,可分为热裂纹和冷裂纹两种。

  图7-电弧焊焊缝裂纹

  2.原因分析

  (1)焊接碳、锰、硫、磷化学成分含量较高的钢筋时,在焊接热循环的作用下,近缝区易产生淬火组织。这种脆性组织加上较大的收缩应力,容易导致焊缝或近缝区产生裂纹。

  (2)焊条质量低劣,焊芯中碳、硫、磷含量超过规定。

  (3)焊接次序不合理,容易形成过大内应力引起接头裂纹。

  (4)焊接环境温度偏低或风速大,焊缝冷却速度过快。

  (5)焊接参数选择得不合理,或焊接线能量控制不当。

十、电弧焊夹渣

  1.现象

  焊缝金属中存在块状或弥散状非金属夹渣物。

  图8-电弧焊夹渣

  2.原因分析

  产生夹渣的原因很多,主要是由于准备工作未做好或操作技术不熟练引起的,如运条不当、焊接电流小、钝边大、坡口角度小、焊条直径较粗等。夹渣也可能来自钢筋表面的铁锈、氧化皮、水泥浆等污物,或焊接熔渣渗入焊缝所致。在多层施焊时,熔渣没有清除干净,也会造成层间夹渣。

  3.防治措施

  (1)采用焊接工艺性能良好的焊条,正确选择焊接电流,在坡口焊中宜选用直径3.2mm的焊条。焊接时必须将焊接区域内的脏物清除干净;多层施焊时,应层层清除熔渣。

  (2)在搭接焊和帮条焊时,操作中应注意熔渣的流动方向,特别是采用酸性焊条时,必须使熔渣滞留在熔池后面;当熔池中的铁水和熔渣分离不清时,应适当将电弧拉长,利用电弧热量和吹力将熔渣吹到旁边或后边。

  (3)焊接过程中发现钢筋上有污物或焊缝上有熔渣,焊到该处应将电弧适当拉长,并稍加停留,使该处熔化范围扩大,以把污物或熔渣再次熔化吹走,直至形成清亮熔池为止。

十一、电弧焊焊缝气孔

  1.现象

  焊接熔池中的气体来不及逸出而停留在焊缝中所形成的孔眼,大半呈球状。根据其分布情况,可分为疏散气孔、密集气孔和连续气孔等。

  2.原因分析

  (1)碱性低氢型焊条受潮、变质或剥落、钢芯生锈;酸性焊条烘焙温度过高,使药皮变质失效。

  (2)钢筋焊接区域内清理工作不彻底。

  (3)焊接电流过大,焊条发红造成保护失效,使空气侵入。

  (4)焊条药皮偏心或磁偏吹造成电弧强烈不稳定。

  (5)焊接速度过快,或空气湿度太高。

  3.防治措施

  (1)各种焊条均应按说明书规定的温度和时间进行烘焙。药皮开裂、剥落、偏心过大以及焊芯锈蚀的焊条不能使用。

  (2)钢筋焊接区域内的水、锈、油、熔渣及水泥浆等必须清除干净,雨雪天气不能焊接。

  (3)引燃电弧后,应将电弧拉长些,以便进行预热和逐渐形成熔池,在焊缝端部收弧时,应将电弧拉长些,使该处适当加热,然后缩短电弧,稍停一会再断弧。

  (4)焊接过程中,可适当加大焊接电流,降低焊接速度,使熔池中的气体完全逸出。

十二、电阻点焊焊点脱落

  1.现象

  钢筋点焊制品焊点周界熔化铁浆挤压不饱满,如用钢筋轻微撬打,或将钢筋点焊制品举至离地面1m高,使其自然落地,即可产生焊点分离现象。

  2.原因分析

  (1)焊接电流过小,通过时间太短,焊点强度较低。

  (2)电极挤压力不够。

  (3)压入深度不够。

  3.预防措施

  (1)正确优选焊接参数。焊工应严格遵守班前试验制度,优选合适焊接参数,试验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生产。点焊热轧钢筋时,除钢筋直径较大,焊机功率不足而采用电流强度较小(80~A/mm2),通电时间较长(0.1~0.5s以上)的规范外,一般应采用电流强度较大(~A/mm2),通电时间很短(0.1~0.5s)的规范。点焊冷处理钢筋时,必须电流强度较大,通电时间很短。同时应注意钢筋点焊制品的钢筋焊接间距,是否会产生电流分流现象。电流的分流,将使焊接强度降低。为了消除电流分流对钢筋点焊强度的影响,应适当延长通电时间或增大电流。

  (2)清除钢筋表面锈蚀、氧化铁皮和杂物、泥渣等,使钢筋表面接触良好,提高焊接强度。

  4.治理方法

  对已产生脱点的钢筋点焊制品,应重新调整焊接参数,加大焊接电流(增加变压器级数),延长通电时间,减小电极行程(加大电极挤压力),进行二次补焊试焊,并应在制品上截取双倍试件,如试验合格,该批脱点钢筋制品应重新按二次补焊的焊接参数进行补焊。采用DN3-75型点焊机焊接通电时间(见下表)。

  图9-采用DN3-75型点焊机焊接通电时间

十三、焊接缩径质量问题

  1.现象

  钢筋与焊接金属接触处产生类似缩径的症状。

  2.原因分析

  (1)焊接电流过大,焊接时间过长,钢筋熔化量超过预定留量值;熔池温度高,熔池金属过多。

  (2)在自动埋弧压力焊时,夹具下送距离受到约束,顶压过程中钢筋在熔池金属中没有压入适当深度,钢筋咬肉部位未能为焊缝金属所补偿。

  3.防治措施

  (1)选择适当的焊接电流和焊接时间,以实现正常的加热。

  (2)当采取自动埋弧压力焊时,熔化及压入留量应不小于12mm;采用手动埋弧压力时应不受阻碍,保证获得足够的压入深度。

十四、钢筋保护层过小

  1.现象

  钢筋保护层不符规定,露筋。

  图10-钢筋保护层过小

  2.原因分析

  (1)混凝土保护层垫块间距太大或脱落。

  (2)钢筋绑扎骨架尺寸偏差大,局部接触模板

  (3)混凝土浇筑时,钢筋受碰撞位移。

  3.防治措施

  (1)混凝土保护层垫块要适量可靠。

  (2)钢筋绑扎时要控制好外形尺寸。

  (3)混凝土浇筑时,应避免钢筋受碰撞位移。混凝土浇筑前应、后设专人检查修整。

十五、安装柱、墙钢筋产生位移

  1.现象

  柱、墙钢筋位移。

  图11-安装柱、墙钢筋产生位移

  2.原因分析

  固定钢筋的措施不可靠,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被碰撞,偏离固定位置。

  3.防治措施

  墙、柱主筋的插筋与底板上、下筋要固定绑扎牢固,确保位置准确。必要时可附加钢筋电焊焊牢,混凝土浇筑前、后应有专人检查修整。

  图12-墙、柱主筋的插筋与底板上、下筋要固定绑扎牢固,确保位置准确

十六、梁箍筋被压弯

  1.现象

  梁的钢筋骨架绑成后,未经搬运,箍筋即被骨架本身重量压弯。

  2.原因分析

  梁的高度较大,但图纸上未设纵向构造钢筋和拉筋。

  3.预防措施

  当梁的截面高度超过mm时,在梁的两侧面沿高度每隔~mm应设置一根直径不小于10mm的纵向构造钢筋;纵向构造钢筋用拉筋联系。拉筋直径一般与箍筋相同,每隔3~5根箍筋放置一根拉筋,如图所示。拉筋一端弯成半圆钩,另一端做成略小于直角的直钩。绑扎时先把半圆弯钩挂上,再将另一端直钩钩住扎牢。

  图13-梁内设置纵向构造钢筋

  4.治理方法

  将箍筋被压弯的钢筋骨架临时支上,补充纵向构造钢筋和拉筋。

  17梁上部主筋在浇筑时脱落

  1.现象

  下图(a)的梁中钢筋骨架绑扎完后或安装入模,经浇筑混凝土振动时,上部二层钢筋(图中的1号钢筋)下落变位。

  图14-梁上部钢筋位置固定

  2.原因分析

  一般情况下,1号钢筋是用铁丝吊挂在模板的横木方上或上面的钢筋上,有时在搬移过程或浇筑混凝土时会碰松或碰断绑丝,造成钢筋下落或下垂。

  18钢筋代换截面积不足

  1.现象

  绑扎柱子钢筋骨架时,发现受力面钢筋不足。

  2.原因分析

  对于偏心受压柱配筋,没有按受力面钢筋进行代换,而按全截面钢筋进行代换。

  例如,如图(a)所示是柱子原设计配筋,配料时按全截面钢筋8Φ20+2Φ14代10Φ18,则应照下图(b)绑扎。但是该柱为偏心受压构件,(a)图中Φ14不参与受力,故应按每4根20进行代换,而4Φ18的钢筋抗力小于4Φ20的钢筋抗力,因此受力筋(处于受力面)代换后截面不足。

  图15-柱钢筋代换错误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我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