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学岛干货2021二建建筑主体结构

治疗白癜风药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816/5629059.html

年二建报名工作已结束,距离考试仅剩下44天,再不冲刺就来不及了,

全国二建考生,背考点啦。

今天给大家整理了《建筑实务》第一章第二节中第3小节的几个重要的知识点,赶快来看看你都掌握了没有?

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必背考点

知识点1:模板工程

(1)常见模板体系及其特性

1)木模板体系:优点是制作、拼装灵活,较适用于外形复杂或异形混凝土构件以及冬期施工的混凝土工程;缺点是制作量大,木材资源浪费大等。

2)组合中小钢模板体系:优点是轻便灵活、拆装方便、通用性强、周转率高等;缺点是接缝多且严密性差,导致混凝土成型后外观质量差。

3)钢框木(竹)胶合板模板体系:它是以热轧异型钢为钢框架,以覆面胶合板作板面,并加焊若干钢肋承托面板的一种组合式模板。与组合钢模板比,其特点为自重轻、用钢量少、面积大、模板拼缝少、维修方便等。

4)大模板体系:它由板面结构、支撑系统、操作平台和附件等组成,是现浇墙、壁结构施工的一种工具式模板,其特点是以建筑物的开间、进深和层高为大模板尺寸,其优点是模板整体性好、抗振性强、无拼缝等;缺点是模板重量大,移动安装需起重机械吊运,面层可以是钢、木等材料。

5)散支散拆胶合板模板体系:面板采用高耐候、耐水性的I类木胶合板或竹胶合板,优点是自重轻、板幅大、板面平整、施工安装方便简单等,缺点是功效低,损耗大等。

6)早拆模板体系:在模板支架立柱的顶端,采用柱头的特殊构造装置来保证国家现行标准所规定的拆模原则前提下,达到尽早拆除部分模板的体系,优点是部分模板可早拆,加快周转,节约成本。

(2)模板工程设计的主要原则:实用性,安全性,经济性。

(3)模板及支架设计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1)模板及支架的选型及构造设计;

2)模板及支架上的荷载及其效应计算;

3)模板及支架的承载力、刚度验算;

4)模板及支架的抗倾覆验算;

5)绘制模板及支架施工图。

(4)模板工程安装要点

1)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应为跨度的1/~3/。

2)模板安装应保证混凝土结构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对位置准确;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在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应浇水润湿,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

3)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不得使用影响结构性能或妨碍装饰工程的隔离剂;脱模剂不得污染钢筋和混凝土接槎处。

4)模板安装应与钢筋安装配合进行,梁柱节点的模板宜在钢筋安装后安装。

5)后浇带的模板及支架应独立设置。

(5)模板的拆除

1)模板拆除时,拆模的顺序和方法应按模板的设计规定进行。当设计无规定时,可采取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的顺序,并应从上而下进行拆除。

2)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方可拆除底模及支架;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应下表的规定。

3)当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时,方可拆除侧模。

4)快拆支架体系的支架立杆间距不应大于2m。拆模时应保留立杆并顶托支承楼板,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可按上表取构件跨度为2m的规定确定。

本考点内容较多,也比较重要,可能以任何形式的方式来进行考察。

知识点2:钢筋工程

(1)钢筋配料

各种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如下:

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

上述钢筋如需要搭接,还要增加钢筋搭接长度、对复杂节点部位宜做大样图后进行下料。

(2)钢筋代换

钢筋代换时,应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并办理相应设计变更文件。代换后钢筋的间距、锚固长度、最小钢筋直径、数量等构造要求和受力、变形情况均应符合相应规范要求。

(3)钢筋连接

1)钢筋的连接方法

焊接、机械连接和绑扎连(搭)接三种。

2)钢筋的焊接

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纵向钢筋不宜采用焊接接头。

3)钢筋机械连接

有钢筋套筒挤压连接、钢筋直螺纹套筒连接(包括钢筋镦粗直螺纹套筒连接、钢筋剥肋滚压直螺纹套简连接)等方法。

目前最常见、采用最多的方式是钢筋剥肋滚压直螺纹套简连接,其通常适用的钢筋级别为HRB、HRB、RRB;适用的钢筋直径范围通常为16~50mm。

4)钢筋绑扎连接(或搭接)

钢筋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当受拉钢筋直径大于25mm、受压钢筋直径大于28mm时,不宜采用绑扎搭接接头。

轴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杆件(如桁架和拱架的拉杆等)的纵向受力钢筋均不得采用绑扎搭接接头。

5)钢筋接头位置

钢筋接头位置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构件同一截面内钢筋接头数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4)钢筋加工

1)钢筋加工包括调直、除锈、下料切断、接长、弯曲成型等。

2)钢筋宜采用无延伸功能的机械设备进行调直,也可采用冷拉调直。当采用冷拉调直时,HPB光圆钢的冷拉率不大于4%;HRB、HRB、HRB、HRBF、HRBF及RRB带肋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钢筋调直过程中不应损伤带肋钢筋的横肋。调直后的钢筋应平直,不应有局部弯折。

3)钢筋除锈:一是在钢筋冷拉或调直过程中除锈;二是可采用机械除锈机除锈、喷砂除锈、酸洗除锈和手工除锈等。

4)钢筋下料切断可采用钢筋切断机或手动液压切断器进行。钢筋的切断口不得有马蹄形或起弯等现象。

5)钢筋加工宜在常温状态下进行,加工过程中不应加热钢筋。钢筋弯曲成型可采用钢筋弯曲机、四头弯筋机及手工弯曲工具等进行。钢筋弯折可采用专用设备一次弯折到位,不得反复弯折。对于弯折过度的钢筋,不得回弯。

(5)钢筋安装

1)柱钢筋绑扎

①柱钢筋的绑扎应在柱模板安装前进行。

②纵向受力钢筋有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应相互错开。

③每层柱第一个钢筋接头位置距楼地面高度不宜小于mm、柱高的1/6及柱截面长边(或直径)的较大值。

④框架梁、牛腿及柱帽等钢筋,应放在柱子纵向钢筋的内侧。

⑤柱中的竖向钢筋搭接时,角部箍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45°(多边形柱为模板内角的平分角,圆柱形应与模板切线垂直),中间箍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90°。

⑥箍筋的接头(弯钩叠合处)应交错布置在四角纵向钢筋上;箍筋转角与纵向钢筋交叉点均应扎牢(钢筋平直部分与纵向钢筋交叉点可间隔扎牢),绑扎箍筋时绑扣相互间成八字形。

⑦如设计无特殊要求,当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mm范围内各设置两个箍筋,其间距宜为50mm。

2)墙钢筋绑扎

①墙钢筋绑扎也应在墙模板安装前进行。

②墙(包括水塔壁、烟囱筒身、池壁等)的垂直钢筋每段长度不宜超过4m(钢筋直径不大于12mm)或6m(钢筋直径大于12mm)或层高加搭接长度,水平钢筋每段长度不宜超过8m,以利绑扎。钢筋的弯钩应朝向混凝土内。

③采用双层钢筋网时,在两层钢筋间应设置撑铁或绑扎架,以固定钢筋间距。

3)梁、板钢筋绑扎

①连续梁、板的上部钢筋接头位置宜设置在跨中1/3跨度范围内,下部钢筋接头位置宜设置在梁端1/3跨度范围内。

②板的钢筋网绑扎,四周两行钢筋交叉点应每点扎牢,中间部分交叉点可相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移位。双向主筋的钢筋网,则须将全部钢筋相交点扎牢。采用双层钢筋网时,在上层钢筋网下面应设置钢筋撑脚,以保证钢筋位置正确。绑扎时应注意相邻绑扎点的铁丝要成八字形,以免网片歪斜变形。

③板上部的负筋要防止被踩下,特别是雨篷、挑檐、阳台等悬臂板,要严格控制负筋位置,以免拆模后断裂。

④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居中,主梁的钢筋在下;当有圈梁或垫梁时,主梁的钢筋在上。

⑤框架节点处钢筋穿插十分稠密时,应特别注意梁顶面主筋间的净距要有30mm,以利浇筑混凝土。

⑥梁板钢筋绑扎时,应防止水电管线位置影响钢筋位置。

本考点内容较多,也比较重要,可能以任何形式的方式来进行考察。

知识点3:混凝土工程

(1)混凝土用原材料

1)粗骨料宜选用粒形良好、质地坚硬的洁净碎石或卵石。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应超过构件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应超过钢筋最小净间距的3/4;对实心混凝土板,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3,且不应超过40mm。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粒级,也可用单粒级组合成满足要求的连续粒级,其含泥量、泥块含量指标应符合规范要求。

2)细骨料宜选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颗粒洁净的天然砂或机制砂。细骨料宜选用II区中砂;混凝土细骨料中氯离子含量应符合相关规定:对钢筋混凝土,按干砂的质量百分率计算不得大于0.06%;对预应力混凝土,按干砂的质量百分率计算不得大于0.02%。

3)对于有抗渗、抗冻融或其他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宜选用连续级配的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mm,含泥量不应大于1.0%,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5%;所用细骨料含泥量不应大于3.0%,泥块含量不应大于1.0%。

4)混凝土拌合及养护用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的有关规定。未经处理的海水严禁用于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拌制和养护。

5)对于含有尿素、氨类等有刺激性气味成分的外加剂,不得用于房屋建筑工程中。

(2)混凝土的搅拌与运输

1)混凝土在运输中不应发生分层、离析现象,否则应在浇筑前二次搅拌。尽量减少混凝土的运输时间和转运次数,确保混凝土在初凝前运至现场并浇筑完毕。

2)采用搅拌运输车运送混凝土,运输途中及等候卸料时,不得停转;卸料前,宜快速旋转搅拌20s以上后再卸料。

当坍落度损失较大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可在运输车罐内加人适量的与原配合比相同成分的减水剂。减水剂加入量应事先由试验确定,并应做出记录。加入减水剂后,混凝土罐车应快速旋转搅拌均匀,并应达到要求的工作性能后再泵送或浇筑。

(3)泵送混凝土

1)泵送混凝土是利用混凝土泵的压力将混凝土通过管道输送到浇筑地点,一次完成水平运输和垂直运输。泵送混凝土具有输送能力大、效率高、连续作业、节省人力等优点。

2)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①泵送混凝土的人泵坍落度不宜低于mm;

②用水量与胶凝材料总量之比不宜大于0.6;

③泵送混凝土的胶凝材料总量不宜小于kg/m;

④泵送混凝土宜掺用适量粉煤灰或其他活性矿物掺合料,掺粉煤灰的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必须经过试配确定,并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⑤泵送混凝土掺加的外加剂品种和掺量宜由试验确定,不得随意使用;当掺用引气型外加剂时,其含气量不宜大于4%。

3)泵送混凝土搅拌时,应按规定顺序进行投料,并且粉煤灰宜与水泥同步,外加剂的添加宜滞后于水和水泥。

4)混凝土泵或泵车设置处,应场地平整、坚实,具有重车行走条件。混凝土泵或泵车应尽可能靠近浇筑地点,浇筑时由远至近进行。

5)混凝土供应要保证泵能连续工作。输送管线宜直,转弯宜缓,接头应严密,并要注意预防输送管线堵塞。

(4)混凝土浇筑

1)混凝土浇筑前应根据施工方案认真交底,并做好浇筑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尤其应对模板、支撑、钢筋、预埋件等认真细致检查,合格并做好相关隐蔽验收后,才可浇筑混凝土。

2)浇筑混凝土前,应清除模板内或垫层上的杂物。表面干燥的地基、垫层、模板上应洒水湿润;现场环境温度高于35℃时宜对金属模板进行洒水降温;洒水后不得留有积水。

3)混凝土输送宜采用泵送方式。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25mm时,可采用内径不小于mm的输送泵管;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时,可采用内径不小于mm的输送泵管。输送泵管安装接头应严密,输送泵管道转向宜平缓。输送泵管应采用支架固定,支架应与结构牢固连接,输送泵管转向处支架应加密。

4)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应先在底部填以不大于30mm厚与混凝土中水泥、砂配比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浇筑过程中混凝土不得发生离析现象。

5)柱、墙模板内的混凝土浇筑时,当无可靠措施保证混凝土不产生离析,其自由倾落高度应符合如下规定,当不能满足时,应加设串筒、溜管、溜槽等装置。

①粗骨料粒径大于25mm时,不宜超过3m;

②粗骨料粒径不大于25mm时,不宜超过6m。

6)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当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宜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否则应留置施工缝。

7)混凝土宜分层浇筑,分层振捣。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应使混凝土不再往上冒气泡,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时为止。当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普通混凝土时,应快插慢拔,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4倍,与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0.5倍,并应避免碰撞钢筋、模板、芯管、吊环、预埋件等,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应不小于50mm。当采用平板振动器时,其移动间距应保证捣动器的平板能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

8)梁和板宜同时浇筑混凝土,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单向板宜沿着板的长边方向浇筑;拱和高度大于1m时的梁等结构,可单独浇筑混凝土。

(5)施工缝

1)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之前确定,并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施工缝的留置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柱、墙水平施工缝可留设在基础、楼层结构顶面,柱施工缝与结构上表面的距离宜为0~mm,墙施工缝与结构上表面的距离宜为0~mm;

②柱、墙水平施工缝也可留设在楼层结构底面,施工缝与结构下表面的距离宜为0~50mm;当板下有梁托时,可留设在梁托下0~20mm;

③高度较大的柱、墙、梁以及厚度较大的基础可根据施工需要在其中部留设水平施工缝;必要时,可对配筋进行调整,并应征得设计单位认可;

④有主次梁的楼板垂直施工缝应留设在次梁跨度中间的1/3范围内;

⑤单向板施工缝应留设在平行于板短边的任何位置;

⑥楼梯梯段施工缝宜设置在梯段板跨度端部的1/3范围内;

⑦墙的垂直施工缝宜设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留设在纵横交接处;

⑧特殊结构部位留设水平或垂直施工缝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

2)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已浇筑的混凝土,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N/mm;

②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且不得积水;

③在浇筑混凝土前,宜先在施工缝处铺一层水泥浆(可掺适量界面剂)或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④混凝土应细致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6)后浇带的设置和处理

后浇带通常根据设计要求留设,并保留一段时间(若设计无要求,则至少保留14d并经设计确认)后再浇筑,将结构连成整体。后浇带应采取钢筋防锈或阻锈等保护措施。

填充后浇带,可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强度等级比原结构强度提高一级,并保持至少14d的湿润养护。后浇带接缝处按施工缝的要求处理。

(7)混凝土的养护

1)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保湿养护,保湿养护可采用酒水、覆盖、喷涂养护剂等方式。选择养护方式应考虑现场条件、环境温湿度、构件特点、技术要求、施工操作等因素。

2)对已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应在混凝土终凝前(通常为混凝土浇筑完毕后8~12h内)开始进行自然养护。

3)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不应少于7d;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养护时间应根据水泥性能确定;

②采用缓凝型外加剂、大掺量矿物掺合料配制的混凝土,不应少于14d;

③抗渗混凝土、强度等级C60及以上的混凝土,不应少于14d;

④后浇带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⑤地下室底层墙、柱和上部结构首层墙、柱宜适当增加养护时间;

⑥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时间应根据施工方案及相关规范确定。

(8)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1)温控指标宜符合下列规定:

①混凝土浇筑体的入模温度不宜大于30℃,最大温升值不宜大于50℃;

②混凝土浇筑块体的里表温差(不含混凝土收缩的当量温度)不宜大于25℃;

③混凝土浇筑体的降温速率不宜大于知识点二:0℃/d;

④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大于20℃。

2)配制大体积混凝土所用水泥应选用中、低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所用水泥3d的水化热不宜大于kJ/kg,7d的水化热不宜大于kJ/kg。细骨料宜采用中砂,粗骨料宜选用粒径5~31.5mm,并连续级配;当采用非泵送施工时,粗骨料的粒径可适当增大。

3)大体积混凝土采用混凝土60d或90d强度作为指标时,应将其作为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依据。

4)当运输过程中出现离析或使用外加剂进行调整时,搅拌运输车应进行快速搅拌,搅拌时间应不小于s;运输过程中严禁向拌合物中加水。运输过程中,坍落度损失或离析严重,经补充外加剂或快速搅拌已无法恢复混凝土拌合物的工艺性能时,不得浇筑入模。入模温度的测量,每台班不少于2次。

5)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宜采用整体分层连续浇筑施工或推移式连续浇筑施工。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厚度应根据所用振捣器的作用深度及混凝土的和易性确定,整体连续浇筑时宜为~mm。整体分层连续浇筑或推移式连续浇筑,应缩短间歇时间,并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层间最长的间歇时间不应大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当层间间隔时间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时,层面应按施工缝处理。混凝土浇筑宜从低处开始,沿长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进行。当混凝土供应量有保证时,亦可多点同时浇筑。混凝土宜采用二次振捣工艺。

6)超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选用下列方法控制结构不出现有害裂缝:

①留置变形缝;

②后浇带施工;

③跳仓法施工:跳仓的最大分块尺寸不宜大于40m,跳仓间隔施工的时间不宜小于7d,跳仓接缝处按施工缝的要求设置和处理。

7)大体积混凝土应进行保温保湿养护,在每次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除应按普通混凝土进行常规养护外,尚应及时按温控技术措施的要求进行保温养护。保湿养护的持续时间不得少于14d,应经常检查塑料薄膜或养护剂涂层的完整情况,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保温覆盖层的拆除应分层逐步进行,当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与环境最大温差小于20℃时,可全部拆除。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初凝前,宜立即进行喷雾养护工作。

8)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里表温差、降温速率及环境温度及温度应变的测试,在混凝土浇筑后1~4天,每4不应少于1次;5~7天,每8h不应少于1次;7天后,每12h不应少于1次,直至测温结束。

本考点内容较多,也比较重要,可能以任何形式的方式来进行考察。

知识点4:砖砌体工程

(1)砌筑用砖

1)烧结普通砖根据尺寸偏差、外观质量、泛霜和石灰爆裂的程度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三个质量等级。优等品适用于清水墙,一等品、合格品可用于混水墙。

2)烧结普通砖的外形为直角六面体,其公称尺寸为:长mm、宽mm、高53mm。

3)混凝土砖、蒸压砖的生产龄期应达到28d后,方可用于砌体的施工。

(2)砌筑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砌体时,砖应提前1~2d适度湿润,严禁采用干砖或处于吸水饱和状态的砖砌筑,块体湿润程序宜符合下列规定:

1)烧结类块体的相对含水率60%~70%;

2)混凝土多孔砖及混凝土实心砖不需浇水湿润,但在气候干燥炎热的情况下,宜在砌筑前对其喷水湿润。其他非烧结类块体的相对含水率40%~50%。

(3)砌筑方法有“三一”砌筑法、挤浆法(铺浆法)、刮浆法和满口灰法四种。通常宜采用“三一”砌筑法,即一铲灰、一块砖、一揉压的砌筑方法。当采用铺浆法砌筑时,铺浆长度不得超过mm,施工期间气温超过30℃时,铺浆长度不得超过mm。

(4)mm厚承重墙的每层墙的最上一皮砖,砖砌体的台阶水平面上及挑出层的外皮砖,应整砖丁砌。

(5)砖过梁底部的模板及其支架拆除时,灰缝砂浆强度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75%。

(6)砖墙灰缝宽度宜为10mm,且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砖墙的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得小于80%;竖缝宜采用挤浆或加浆方法,不得出现透明缝、瞎缝和假缝。不得用水冲浆灌缝。

(7)在砖墙上留置临时施工洞口,其侧边离交接处墙面不应小于mm,洞口净宽不应超过1m。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地区建筑物的施工洞口位置,应会同设计单位确定。临时施工洞口应做好补砌。

(8)不得在下列墙体或部位设置脚手眼:

1)mm厚墙、清水墙、料石墙、独立柱和附墙柱;

2)过梁上与过梁成60°角的三角形范围及过梁净跨度1/2的高度范围内;

3)宽度小于1m的窗间墙;

4)门窗洞口两侧石砌体mm,其他砌体mm范围内;转角处石砌体mm,其他砌体mm范围内;

5)梁或梁垫下及其左右mm范围内;

6)设计不允许设置脚手眼的部位;

7)轻质墙体;

8)夹心复合墙外叶墙。

(9)设计要求的洞口、沟槽、管道应于砌筑时正确留出或预埋,未经设计同意,不得打凿墙体和在墙体上开凿水平沟槽。宽度超过mm的洞口上部,应设置钢筋混凝土过梁。不应在截面长边小于mm的承重墙体、独立柱内埋设管线。

(10)砖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严禁无可靠措施的内外墙分砌施工。在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及以上地区,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普通砖砌体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多孔砖砌体的斜槎长高比不应小于1/2,斜搓高度不得超过一步脚手架的高度。

(11)非抗震设防及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地区的临时间断处,当不能留斜槎时,除转角处外,可留直槎,但直槎必须做成凸槎,且应加设拉结钢筋,拉结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mm墙厚放置1φ6拉结钢筋(mm厚墙放置2φ6拉结钢筋);

2)间距沿墙高不应超过mm,且竖向间距偏差不应超过mm;

3)埋入长度从留槎处算起每边均不应小于mm,抗震设防烈度6度、7度地区,不应小于mm;

4)末端应有90°弯钩。

(12)设有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抗震多层砖房,应先绑扎钢筋,然后砌砖墙,最后浇筑混凝土。墙与柱应沿高度方向每mm设2φ6拉筋(一砖墙),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少于1m;构造柱应与圆梁连接;砖墙应砌成马牙槎,每一马牙槎沿高度方向的尺寸不超过mm,马牙槎从每层柱脚开始,先退后进。该层构造柱混凝土浇筑完以后,才能进行上一层施工。

(13)砖墙工作段的分段位置,宜设在变形缝、构造柱或门窗洞口处;相邻工作段的砌筑高度不得超过一个楼层高度,也不宜大于4m。

(14)正常施工条件下,砖砌体每日砌筑高度宜控制在知识点一:5m或一步脚手架高度内。

(15)砖柱

1)砖柱应选用整砖砌筑,砖柱断面宜为方形或矩形。

2)砖柱砌筑应保证砖柱外表面上下皮垂直灰缝相互错开1/4砖长,且不得采用包心砌法。

3)砖柱的水平灰缝和竖向灰缝饱满度不应小于90%,不得用水冲浆灌缝。

(16)砖垛

砖垛应与所附砖墙同时砌筑。砖垛应隔皮与砖墙搭砌,搭砌长度应不小于1/4砖长。砖垛外表面上下皮垂直灰缝应相互错开1/2砖长。

(17)多孔砖

多孔砖的孔洞应垂直于受压面砌筑。半盲孔多孔砖的封底面应朝上砌筑。

本考点内容较多,也比较重要,可能以任何形式的方式来进行考察。

知识点5:构件进场

(1)预制构件进场前,应对构件生产单位设置的构件编号、构件标识进行验收。

(2)预制构件进场前,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混凝土同条件立方体抗压强度不应小于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75%。

(3)预制构件进场时,构件生产单位应提供相关质量证明文件。质量证明文件应包括以下内容:

1)出厂合格证;

2)混凝土强度检验报告:

3)钢筋复验单;

4)钢筋套筒等其他构件钢筋连接类型的工艺检验报告;

5)合同要求的其他质量证明文件。

(4)预制构件装卸时应采取可靠措施;预制构件边角部或与紧固用绳索接触部位,宜采用垫衬加以保护。

(5)预制构件运送到施工现场后,应按规格、品种、使用部位、吊装顺序分类设置存放场地。存放场地宜设置在塔式起重机有效起重范围内,并设置通道。

(6)预制墙板可采用插放或靠放的方式,堆放工具或支架应有足够的刚度,并支垫稳固。采用靠放方式时,预制外墙板宜对称靠放、饰面朝外,且与地面倾斜角度不宜小于80°。

(7)预制水平类构件可采用叠放方式,层与层之间应垫平、垫实,各层支垫应上下对齐。垫木距板端部大于mm,且间距不大于1mm,最下面一层支垫应通长设置,堆放时间不宜超过两个月。

(8)预制构件堆放时,预制构件与支架、预制构件与地面之间宜设置柔性衬垫保护。

(9)预应力构件需按其受力方式进行存放,不得颠倒其堆放方向。

本考点在案例题中出现的概率会相对较高,有一定可能会以选择形式出现。

知识点6:构件安装与连接

(1)预制构件应按照施工方案吊装顺序提前编号,吊装时严格按编号顺序起吊;预制构件吊装就位并校准定位后,应及时设置临时支撑或采取临时固定措施。

(2)预制构件吊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根据预制构件形状、尺寸及重量和作业半径等要求选择适宜的吊具和起重设备;在吊装过程中,吊索与构件的水平夹角不宜小于60°,不应小于45°;

(3)竖向预制构件安装采用临时支撑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个预制构件应按照施工方案设置稳定可靠的临时支撑;

2)对预制柱、墙板的上部斜支撑,其支撑点距离板底不宜小于柱、板高的2/3,且不应小于柱、板高的1/2;下部支承垫块应与中心线对称布置;

3)对单个构件高度超过10m的预制柱、墙等,需设缆风绳;

4)构件安装就位后,可通过临时支撑对构件的位置和垂直度进行微调。

(4)预制柱吊装工艺流程:基层处理→测量→预制柱起吊→下层竖向钢筋对孔→预制柱就位→安装临时支撑→预制柱位置、标高调整→临时支撑固定→摘钩→堵缝、灌浆;

(5)预制剪力墙墙板吊装工艺流程:基层处理→测量→预制墙体起吊→下层竖向钢筋对孔→预制墙体就位→安装临时支撑→预制墙体校正→临时支撑固定一摘钩→堵缝、灌浆;

(6)预制梁或叠合梁吊装工艺流程:测量放线→支撑架体搭设→支撑架体调节→预制梁或叠合梁起吊→预制梁或叠合梁落位→位置、标高确认→摘钩;

(7)预制叠合板吊装工艺流程:测量放线→支撑架体搭设→支撑架体调节→叠合板起吊→叠合板落位→位置、标高确认→摘钩;

(8)预制楼梯吊装工艺流程:测量放线→钢筋调直→垫垫片、找平→预制楼梯起吊→钢筋对孔校正一位置、标高确认→摘钩→灌浆;

(9)预制阳台板、空调板吊装工艺流程:测量放线→临时支撑搭设→预制阳台板、空调板起吊→预制阳台板、空调板落位→位置、标高确认→摘钩;

(10)预制构件间钢筋连接宜采用套筒灌浆连接、浆锚搭接连接以及直螺纹套筒连接等形式。灌浆施工工艺流程:界面清理→灌浆料制备→灌浆料检测→灌注浆料→出浆口封堵。

(11)采用钢筋套筒灌浆连接、钢筋浆锚搭接连接的预制构件就位前,应检查下列内容:

1)套筒、预留孔的规格、位置、数量和深度;

2)被连接钢筋的规格、数量、位置和长度;

3)当套筒、预留孔内有杂物时,应清理干净,并应检查注浆孔、出浆孔是否通畅;

4)当连接钢筋倾斜时,应进行校正,连接钢筋偏离套筒或孔洞中心线符合有关规范规定。

(12)采用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灌浆前应制定钢筋套筒灌浆操作的专项质量保证措施,套筒内表面和钢筋表面应洁净,被连接钢筋偏离套筒中心线的角度不应超过7°,灌浆操作全过程应由监理人员旁站;

2)灌浆料应由经培训合格的专业人员按配置要求计量灌浆材料和水的用量,经搅拌均匀后测定其流动度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灌注;

3)浆料应在制备后30min内用完,灌浆作业应采取压浆法从下口灌注,当浆料从上口流出时应及时封堵,持压30s后再封堵下口,灌浆后24h内不得使构件与灌浆层受到振动、碰撞;

4)灌浆作业应及时做好施工质量检查记录,并按要求每工作班应制作1组且每层不应少于3组40mm×40mm×mm的长方体试件,标准养护28d后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5)灌浆施工时环境温度不应低于5℃;当连接部位温度低于10℃时,应对连接处采取加热保温措施;

6)灌浆作业应留下影像资料,作为验收资料。

(13)采用钢筋浆锚搭接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灌浆前应对连接孔道及灌浆孔和排气孔全数检查,确保孔道通畅,内表面无污染;

2)竖向构件与楼面连接处的水平缝应清理干净,灌浆前24h连接面应充分浇水湿润,灌浆前不得有积水;

3)竖向构件的水平拼缝应采用与结构混凝土同强度或高一级强度等级的水泥砂浆进行周边坐浆密封,1d以后方可进行灌浆作业;

4)灌浆料应采用电动搅拌器充分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从开始加水到搅拌结束应不少于5min,然后静置2~3min;搅拌后的灌浆料应在30min内使用完毕,每个构件灌浆总时间应控制在30min以内;

5)浆锚节点灌浆必须采用机械压力注浆法,确保灌浆料能充分填充密实;

6)灌浆应连续、缓慢、均匀地进行,直至排气孔排出浆液后,立即封堵排气孔,持压不小于30s,再封堵灌浆孔,灌浆后24h内不得使构件和灌浆层受到振动、碰撞;

7)灌浆结束后应及时将灌浆孔及构件表面的浆液清理干净,并将灌浆孔表面抹压平整;

8)灌浆作业应及时做好施工质量检查记录,并按要求每工作班应制作1组且每层不应少于3组40mm×40mm×mm的长方体试件,标准养护28d后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9)灌浆作业应留下影像资料,作为验收资料。

(14)后浇混凝土节点钢筋施工:

1)预制墙体间后浇节点主要有“一”形、“L”形、“T”形几种形式;节点处钢筋施工工艺流程:安放封闭箍筋→连接竖向受力筋→安放开口筋、拉筋→调整箍筋位置→绑扎箍筋;

(15)预制外墙板接缝施工工艺流程:表面清洁处理→底涂基层处理→贴美纹纸→背衬材料施工→施打密封胶→密封胶整平处理→板缝两侧外观清洁→成品保护。

本考点内容较多,考察形式多样,选择案例都有可能会出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32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