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唐朝是一个强盛的王朝,这不仅体现在其不断向外扩张的情况,还体现在国内稳定的经济、政治情况。由于唐朝的强大,周边的那些少数民族纷纷前来朝见,向唐朝看齐。而唐朝可以不受周边少数民族的影响,持续蒸蒸日上,自然与民族关系有关,唐朝君王在这方面颇有心得。
自古以来,民族问题是最难解决的一个国家内部问题。因为,唐朝内部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管理系统,所以,它可以妥善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冲突,也可以制定出对待不同民族的政策。可以说,正是有了唐朝的民族管理制度,各个民族之间才能进行正常的贸易、生产交流,促成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
由此可以看出,唐朝的民族管理思想十分开明、制度十分完善,是促进这个国家发展的内在动力。
那么,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呢?这里,我们不妨来详细说明一下。
首先、我们来看看唐朝的民族管理情况。
唐朝时期,少数民族之间的交往程度不同,各自的实力不同,使得各民族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因此,作为中心国,唐朝必须主持好这个局面,处理好这些复杂的民族矛盾。为此,唐朝专门制定了一套民族管理策略。其中,比较有名的当属和亲制度,它对局势的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些策略放在今天,存在很多的弊端,但是,放在那时候,却是非常先进的,且影响很大。此外,政策的显著特点是拉拢、安抚这些少数民族,让他们顺从中心国,认可中心国的主张。虽然,秦汉时期我们在少数民族的聚集地设置了郡县制,但是,少数民族地区却并没有因为这些制度得到严格的管理。
由此,使得这些少数民族形成了自己的力量,让中心国感到了危机。少数民族逐渐强大起来,最先感到危机的应该是隋朝的隋文帝。隋文帝想到了招抚的政策,向这些势力发出告示,给予他们一些好处,让他们主动前来归顺。他这一政令十分有效,没多久,就有很多势力前来朝拜,表示服从隋朝的管理。
那时候,整个岭南的势力都归顺了隋朝。
后来,唐朝李世民也用上了隋文帝这一政策,只是效果不是很好。
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政策不够新颖,无法吸引他们。因此,李世民结合当时自身的情况,提出了“因其俗而抚驭之”这一政策。
那么,为什么唐太宗会提出新的政策呢?
当时,唐朝到云南招抚时,那里的少数民族并不理会他们,因为对于云南来说,中原太远了,他们根本不想来,也就不想去朝见李世民。而且,这些少数民族要来到中原,只能靠马匹,且来到了也不见得能得到什么好处,毕竟,生活习惯不一样。
所以,这里的首领提出了这个问题,李世民这才提出了新的政策。因为,这样的政策,对云南的少数民族来说更加合理,也更加容易执行。
在历史上,中原与周边少数民族和亲的情况有很多,这一政策对中原朝廷来说也是非常的重要。
在唐朝,和亲政策用得非常多,首次与唐朝和亲的是回纥,他们的可汗娶了唐朝的宁国公主。当时,宁国公主出嫁时年龄还很小。之后,回纥这个少数民族跟唐朝的关系非常好,经常帮助唐朝消灭国内反叛势力,这些都跟和亲政策分不开。
此外,唐中宗将自己的金城公主远嫁给吐蕃赞普时,说过这样一句话:“金城公主,朕之少女,岂不钟念。但为人父母,志息黎元,若允乃诚祈,更敦和好,则边土宁晏,兵役服息,遂割深慈,为国大计。”由此可见,当皇帝的辛酸!
除此之外,文成公主入藏跟松赞干布联姻,也是为了唐朝与藏族保持良好关系。
其次、便是对少数民族经济上扶持。
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往往环境恶劣,他们的综合实力较低,往往需要中原朝廷扶持。而且,唐朝的统治者也体谅他们的辛苦,愿意减少赋税来缓解他们的压力,帮助他们解决国内矛盾。此外,为了进一步缓解少数民族内部的压力,唐朝还推行了均田制。
一般来讲,一个地区的经历跟那里的贸易情况有关,贸易发达了,他们的经济也会得到发展。所以,唐朝统治者会考虑这两个方面,在调整税收的基础上,不仅能推动少数民族与中原地区的贸易,还能增加他们的经济实力。
公元年,高昌国跟外界的接触被切断。为此,唐太宗不仅出兵赶走了那些侵略者,还重新恢复了这些道路的贸易自由,让高昌国能够继续跟外界保持贸易。而且,唐朝统治者还设置了市场,专门用于少数民族的物质交换,让他们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增加他们贸易的热情。
这些政策都是为了让少数民族能够动起来,积极为他们国内的困境做一些改善。
最后、就是唐朝的民族管理思想。
唐朝以前的朝代,虽然,也积极扶持周边的少数民族,但是,却仅仅是为了维护中原地区的稳定,不是真心实意承认少数民族的存在。因此,他们看不起这些少数民族,无法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去跟少数民族相处。
然而,唐朝却不一样。
唐太宗的家族跟少数民族有较亲的血缘关系,再加上,当初李家夺取天下时少数民族对他们的帮助,使得唐朝统治者对少数民族的态度要好很多,至少能够平等相处。并且,唐太宗认为:“少数民族跟华夏民族并没有什么区别,他们之间一样可以拥有深厚的友谊。”
贞观八年,各地区少数民族首领来到长安城,庆祝这难得一遇的盛事。当时,南越的一位首领还作了一首诗,歌颂南越与唐朝的深厚感情。这些都足以证明唐朝对少数民族是真正的认可,他们的内心愿意接纳这些人。
此外,唐朝还特别重视这些少数民族,专门设置了处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比如:中央的礼部司,地方的都护府等。而且,都护府的设置是有要求的,只有少数民族聚集地才可以设置,且都护府长官的选用也非常谨慎。这位长官必须对当地少数民族非常了解,在少数民族内部有一定的威望。
所以,长官一般是少数民族的首领或者其他有身份的人担任,而不是中原地区的官员。
总而言之,唐朝时期周边少数民族的数量很多,而且,他们之间的差异很大,各自拥有各自的风俗。所以,对于他们的治理,唐朝不能一概而论,必须灵活处理,根据当地的特色制定不同的策略。
当时,南方的少数民族跟北方的少数民族相差很大,南方的山丘民族大多生活在山丘地区,交通并不发达;而北方的少数民族大多生活在沙漠地区,环境恶劣,生活艰辛。所谓不同山水养育不同的人,因为,他们所处地形的不同,使得他们的情况也不同。
南方少数民族交通不便,内部往往无法形成足够大的势力,显得势单力薄;北方的少数民族由于环境恶劣,他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变得非常彪悍。
针对这样的情况,唐朝统治者采取了不同的政策。
对于南方的少数民族,唐朝采用了招抚的政策,让他们归顺朝廷,获得朝廷的保护;对于北方的少数民族,唐朝采用了联盟的政策,通过这种互惠互利的方式,获得他们的认可。
针对不同民族,采取不同政策,这是唐朝统治者灵活的表现,也是少数民族治理的亮点。
总之,唐朝在维护民族之间的感情、加强民族之间的联系上是不拘一格的,只要能够达到效果,就可以用上去。
事实证明,这些政策都很有效果,少数民族被管理得非常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