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天气越来越寒冷,电热暖手器、暖宝宝等取暖神器也进入销售旺季。但如果买了劣质的暖手宝,它可能瞬间炸裂!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年发布的电热暖手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显示,不合格率竟然达到了惊人的65.1%。“暖手宝”作为电器,质量却如此堪忧,问题主要出在哪里?
电热暖手器“元件”不合格可能发生爆裂
此次电热暖手器抽查的14个项目都和消费者的人身安全息息相关。检测发现,有6个项目都存在安全隐患,例如电热暖手器的“元件”不合格,就很容易引起爆炸危险。
检测发现,并不是所有的电热暖手器内部结构完全一致,不少暖手器缺少温度控制保护元件。
检测工程师选取了一款缺少温控保护元件的电热暖手器,模拟一些消费者的操作习惯进行了充电。充电过程中这款电热暖手器随着水温的升高,袋体逐渐增大,充电一分三十秒之后,电热暖手器突然爆裂。
检测过程中发现有很多暖手袋产品,里面没有这种保护元件,如果使用的时候一边充电一边使用或者充电过程中倒置过来,就会导致温度一直升高,最终就有可能爆裂出现烫伤的危险。
电极式暖手器存在触电隐患
在进一步调查中,质量不合格的电热暖手器除了会带来爆裂导致的烫伤之外,还有可能存在触电的隐患。电热暖手器本身就是拿在手里的产品,直接与人体接触。为保证使用安全,国家标准明确规定:电热暖手器在正常使用中易触及的或可能成为易触及的导电性液体,不应与带电部件直接接触。也就是说,电热暖手器内部的液体,不能带电。而检测工程师测试的多款电热暖手器,充电时里面的液体竟然全部带电。
检测工程师介绍,出现这样的结果,在于生产企业在电热暖手器的结构设计上采用了“电极加热”的方式。
目前市场上的电热暖手器加热方式有三种:电热管式,电热丝式及电极式。其中电热管式和电热丝式暖手器,在充电工作的时候,液体不和带电部件接触,使用的安全性更高。而电极式则是加热时带电部件直接接触液体,液体加热过程中一直是带电的。
检测发现,不合格的电热暖手器产品,80%都存在这样的隐患。如果消费者一边充电一边使用,里面的液体一旦外漏,就很容易产生触电危险。
行业技术创新发展缓慢
过分追求降低成本
电热暖手器产品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市场就有销售,是一种传统的家用小电器,因为实用性强深受消费者喜爱,大量的时长需求也刺激了生产。目前,我国已是最大的电热暖手器生产国和使用国。但电热暖手器行业在技术创新上发展缓慢,除了外观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的内部结构,包括一些安全性的设置,实际上并没有很大的发展。
同时,目前电热暖手器还属于非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非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录内产品,这样的产品属性,吸引了大量能力不足的企业涌入市场,粗制滥造的劣质产品流向市场。
因为规模所限,压缩成本成了很多企业的选择。采用劣质材料、电极式加热元件、未安装温控装置或劣质的温控装置等,都把生产成本降到了最低,但是产品根本谈不上质量安全。
针对本次检测结构,专业机构给出以下选购指南——
到正规商场选购
注意检查产品外包装的执行标准号是否为:gb.99-,以及是否有说明书、合格证厂名厂址等信息,杜绝“三无”产品,同时索取购物凭证。尽量不要选择带卡通形状的电热暖手器,这样的产品容易被儿童当成玩具,引起烫伤等危险情况发生。
不要购买电极式电暖手宝
消费者选购时可用手适当按压电热水袋,如果整个中间部位没有明显发热元件,里面是两节硬邦邦的圆柱体,则为电极式,建议不要购买;如果明显摸到一个网状物体,直径约七八厘米的塑料线圈装置,那就是发热丝式;如果能摸到一块体积较大的u形、圆弧形管子的硬物则为电热管式,发热丝式和电热管式的电暖手宝可放心选购。
看注水方式,拒绝自行注水
市面上有一种电暖手宝,商家为了节约运输成本,让买家自行注水。而消费者自行加水,可能会因为对注水量和排气掌握不好,温控装置不能很好地感受水温而失去保护作用,危害系数更高,这一种注水方式的电热水袋,不建议购买。
选有过压保护装置的电暖手宝
过压保护装置能防止暖手宝过度膨胀从而避免爆炸。过压保护装置通常分为内部和外部两种,内部的一般会在说明书上说明,外部的会配有一个鸭嘴式防爆连接器。
使用时要注意这些
使用顺序要清楚
电暖手宝充电时,要将电热水袋放置在耐热的物体上,接通电源时先插电热水袋上的插头,再插电源插头,断开电源时先拔下电源插头,再取下电热水袋。通电状态下不要接触暖手宝,同时注意观察指示灯,指示灯熄灭后即表示通电储热完毕,应及时切断电源。
严禁事项要切记
严禁用水煮、火烤等方式对电暖手宝进行加热。若暖手宝袋内液体泄漏,应立即停止使用。暖手宝不用时应妥善保管,防止重压、摔打、锐器划刺。
编辑:宋鸽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宝山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