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猫哥的视界
9月14日美国国会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以17:5的投票结果通过了《年台湾政策法案》,该法案堪称中美建交以来最为恶劣的法案,该法案一旦在美国国会通过,将严重动摇中美建交的政治基础。
下面我就来给大家捋一捋这个法案的来龙去脉。
1天平的两端
要真正理解“台湾政策法”的背景,就要从美国的《与台湾关系法》和“六项承诺”说起。
第一岛链是美国在亚洲最为重要的防线,而台湾则是第一岛链最关键一环,在中美建交之际,美国迫于中方压力,不得不与台湾断交,但是这绝不代表美国放弃台湾。为了平衡大陆与台湾的力量对比,美国设计了一个海峡两岸的天平——在与中国建交的同时,也对台湾出台了《与台湾关系法》和“六项承诺”。
第一岛链与台湾的位置(来源:中新网)
年3月28日和29日,中美建交不到三个月,美国国会便通过了《与台湾关系法》。一周后,时任美国民主党总统卡特签署了这一法案。根据该法案,美国对台出售必要数量的用于防卫的军备。
年8月17日,中美协商签署了第三份联合公报,即《八一七公报》。但为了减少对台湾的冲击,时任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RonaldReagan)向台湾做出了口头上的“六项保证”承诺,并由台湾当局于当年8月18日对外公布。这“六项保证”最终并未变成公报或法律,落实为有效力的法律文字。
《与台湾关系法》和“六项保证”与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背道而驰,其实质代表了美国对台一种特殊的模糊战略。
如果我们把美国对台模糊战略比喻成一架天平,那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就是放在大陆的砝码,而《与台湾关系法》和“六项保证”就是放在台湾的砝码。
在很长一段时间,美国对台基本战略就是通过维持天平两端的平衡以达到维持两岸现状的目的。
从克林顿、小布什到奥巴马,都曾在公开场合强调该法和重申对台“六项保证”。其中,奥巴马总统年访华期间曾在公开场合表述一中政策时漏掉“六项保证”,引发美国国内对华鹰派势力和台湾当局的不满。白宫随后紧急公关,又补上“六项保证”。
年美国爆发严重的金融危机,这场金融危机让美国精英阶层深感忧虑,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对台模糊战略开始受到比较大的挑战,不过这种挑战是往有利于大陆方向发展。
当时美国出现一股政治势力,要求重新审议美国对台政策,放弃《与台湾关系法》和对台湾的“六项保证”,学界也出现了“弃台论”。根据维基解密公布的内容,即便是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也对该论调持开放态度。
年11月11日,当时担任希拉里助理的沙利文通过邮件向希拉里转发了一篇“抛弃台湾(ditchTaiwan),拯救美国经济”的文章。该文认为,美国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是债务,奥巴马政府可以考虑以终止美国对台军售,及废止美台防卫协议,来换取大陆放弃美国对华的1.14万亿美元债务。
希拉里当时回复称,“这是一个聪明的想法,让我们讨论一下吧。”这封邮件的内容曝光后,引发了美国国内保守派的不满。
受弃台派的刺激,美国保守派则要求进一步提升美台关系。
年7月,共和党掌控下的众议院与参议院先后通过《88号共同决议案》与《38号共同决议案》,以书面形式表述“六项保证”,将其与《与台湾关系法》定性为美台关系之重要基石,并要求总统和国务院公开承认这一点。
但此共同决议案仅表达国会立场,无需总统签字,不具备法律效率,但它却体现了美国国会两党的政治共识。
同一时期,美国共和党则将“六项保证”纳入了共和党党章。
以特朗普击败希拉里为风水岭,美国右翼掌权后改变了中美竞合关系,将其升级为同中国的战略博弈。尤其在台湾问题上,美国右翼势力加大挺台力度。特朗普在权力过渡时期更是接听了台湾当局领导人蔡英文的电话。
在民粹和反全球化的逆流下,美国自由派也开始反思过去40年的对华政策,并和保守派在对华政策问题上开始步调一致,在贸易、金融和科技领域加大对中国的打压。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美国国会先后通过了《台湾交往法》《年台湾友邦国际保护及加强倡议法》和《台湾保证法》,并最终由特朗普签字成法。特朗普签署这些法律,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在大选期间通过打台湾牌展现对华强硬,以此提振选情,导致中美关系螺旋式下滑。
某种意义上,特朗普执政时期通过的这些涉台法案就是不停在台湾方面增加砝码,原来不偏不倚的天平开始慢慢向台湾方向倾斜,美国对台模糊战略也就开始向“清晰战略”演化。
而现在的“台湾政策法”则是这种台湾牌的延续,也是美国两党的政治产物,但内容比特朗普时期签署的涉台法案更为激进,相当于在本来就开始倾向于台湾方面投下一颗沉重的筹码,必将彻底改变天平的平衡。
那么,为什么在这个时候,美国国会要投下一颗改变天平平衡的砝码呢?
2台湾政策法案的由来
台湾政策法案是美国对台策略的重大变化,如此重大的战略性变化绝对不是少数政治势力能够推动并且成功摆上台面。
这个法案能够在参议院外交委员会通过并且进入立法程序代表着美国两党就对台战略变化形成大多数的共识。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让美国两党形成大多数共识呢?
直接的导火索就是佩洛西窜访事件。
佩洛西窜访之后,中方立刻推出强有力的反制措施,出动战机军舰在台岛周边进行实战化演训,其实就是实质性围困台湾整整3天。
(来源:新华社)
这场对台湾的围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个是韩国战略出现了变化,因为中方围困台岛,而美方却毫无作为,所以韩国公开表示,要重新评估自己的战略,与过去韩国在关键时刻站队美方相比(比如部署萨德),韩国目前采取的是一种“模糊”战略。
比如在美国联合韩国、中国台湾建立芯片联盟的时候,韩国就明确提出,韩国参与这个联盟是不以排斥向中国供货为前提。
一个是美方突然发现,中方围困台岛对于美方获得最高端的芯片产生了巨大威胁,因为芯片只有在能够运出工厂到达目的地才是有意义的,一旦封锁卡住物流,那么对于美方就造成事实上的芯片断供的效果。
所以,在中方围困台岛反制措施实施之后,美国商务部部长雷蒙多就对美国国会公开呼吁:
美国从台湾地区购买了70%的先进芯片,其中就包括大量用于军事工业生产的芯片,比如标枪导弹系统中就有个这样的芯片。你们想继续从台湾的工厂获得这些关键芯片吗?
(因为中国围困台岛)这样的供应链毫无安全可言,我们需要国会以最快的速度通过芯片法案,让我们能够在美国领土上生产这些芯片。
雷蒙多向美国国会描绘了一副“可怕的前景”——如果中国大陆围困台湾,那么因为芯片的断供将导致美国军事工业瘫痪。
美国军事工业是支撑美国全球霸权的核心基础,这个受到威胁是美国绝对无法忍受的,所以芯片法案在国会迅速通过。
该法案拿出亿美元给在美国建设高端芯片工厂的企业提供补贴,至于顺带提出拿到补贴的企业不得在中国建设同类工厂不过是搂草打兔子。
(台积电)
但是即便芯片法案落地,到芯片工厂投产至少有几年的时间,在这个过渡期台湾芯片供应链的安全对于美国就是重中之重,怎样确保中方未来不采取围困台岛(甚至升级为解放台湾)的行为呢?
台湾政策法案就摆上了台面。
这是一个对中国大陆进行战略恫吓的法案。
这个法案在参议院外交委员会投票表决之前,拜登政府的态度是暧昧而矛盾的,一方面拜登很担心这个法案落地会颠覆中美关系,导致不可预测的后果;另一方面拜登当局也对这个法案某些能强化“台湾保卫能力”的条款表示支持。
例如9月7日,总统安全顾问沙利文公开表示,“关于我们如何加强对台湾的安全援助,该立法中有一些内容非常有效和有力,这将改善台湾的安全。”但是,“还有其它一些内容让我们感到担忧。”9月13日,白宫国家安全发言人柯比(JohnKirby)表示,政府正在与国会议员就该法案进行合作。
以上就是台湾政策法案的由来。
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这个法案的具体条款。
3台湾政策法案的关键条款
目前参议院外交委员会通过的台湾政策法案在拜登当局的影响下,对一些具有“明显主权特征”的条款措辞做了一定的修改。
在原来的法案里有这样一些内容,包括将台湾提升为主要非北约盟友(与日韩相当),为将来美国在台湾驻军,甚至武力介入台海战事铺路,包括以立法形式支持台湾参与国际组织,提供45亿美元(修改版还增加了20亿美元)无偿支持台湾军备建设,将美国的“台湾经济文化代表处”更名为“台湾代表处”,美国在台协会(AIT)代表任免和待遇与美国驻外大使一致。
这些条款都具有强烈的主权特征,也就是说虽然法案没有直接说台湾是一个国家,但是这些条款落地通过并且被拜登签署,与美国官方承认台湾就是一个“国家”并且正式建交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
所以,最后这些具有“明显主权特征”的条款措辞做了一定的修改。例如,不再直接赋予台湾“非北约盟友(MNNA)”地位,修改为“以MNNA盟友同等待遇”;将“授权”驻美机构更名改为“建议”;不再要求美国在台协会台北负责人的任命须获参议院批准等。
但是这些细枝末节的修改并不能改变台湾政策法案将彻底动摇中美建交政治基础的事实。因为美方虽然在一些有强烈“主权特征”的条款进行了修改,但是,依然保留了非常恶意的条款,这种非常恶意的条款有两个。
第一个恶意条款是条,我简单引用一下。
第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包括通过其任何代理人,在知情的情况下,与年12月1日之前在台湾境内或针对台湾的敌对行动水平相比,在台湾境内或针对台湾的敌对行动程度,故意大幅升级;和
(一)破坏、推翻、解散台湾的管理机构;
(二)占领台湾领土;或
(三)干涉台湾领土完整的。
则制裁美国所指认的中国军政官员每一个人和中国几乎所有国有银行等金融机构、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和生产企业煤炭开采、生产企业矿物的提取和加工企业;和总统决定对其实施符合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的制裁的任何其他部门或行业。对台进行恶意网络活动;或在台湾海峡举行跨越中线的任何军事演习的任何人。
这个条款就带有强烈的恫吓意图。
前面我们分析过,因为中方围困台岛,让美方觉得高端芯片供应链受到威胁,所以针对性制定了这个条款,还特别划出一个时间界限——年12月1日之前的标准。
在这个时间点,我军飞机还没有飞过台湾海峡中线,也没有对台岛实施围困。
这个条款的意思就是,如果中方未来继续飞过海峡中线,对台岛进行围困,那么就将触发美方空前严厉的制裁措施(见上)。
上述制裁条款空前严厉,与俄乌战争爆发之后美国对俄罗斯制裁相比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比如,对中国所有国有银行进行制裁,意思就是要将中国国有银行踢出SWIFT系统,断绝中国利用该系统进行对外贸易。我们现在虽然推出一个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但是目前这个系统在进出口贸易中结算比例只占3成左右。
比如对中国石油、天然气、煤炭、矿产开采、加工企业进行制裁,意味着全世界其它国家都不敢与我国石油、天然气、煤炭、矿产开采、加工企业有经济往来,这一项就是切断我国能源、矿产进口渠道,用心非常恶毒。
当然,未来该法案能否落地,或者落地后这个条款是否会修改还存在巨大的变数,原因很简单,这个条款用力太猛。
因为只要中方对台策略超过年12月1日的标准,就会自动触发该条款,导致中美之间基本形成准断交的局面,这个局面固然会让中国损失巨大,同时美国也很难承受如此严重的后果——不仅是一刀切断中国商品出口美国的渠道,对于美国经济就是不可承受之重。
而且美资在中国有巨大的利益,美国疯狂制裁中国,美资在中国巨额利益肯定也会全军覆灭,这可是每年亿美元销售额,在华资产高达数万亿美元的巨大蛋糕,没有任何美国政府官员敢于让美资承受如此巨大的损失。
所以,这个条款恫吓的成分更大。
第二个恶意条款是条。
(1)进一步加强美台战略伙伴关系,扩大对印太地区的了解,暂时派驻美国政府任何分支的官员到台湾进行普通话深入学习,并被任命为台湾管理当局或台湾公民机构的研究员;
(2)提供合资格的美国人员:
(一)学习或加强普通话技能;和
(二)扩大对台湾及印太地区政治经济的了解和
(3)使美国更好地定位,以推进其在印度-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安全和人权利益和价值。
这个条款看上去只是鼓励美国联邦政府官员到台湾留学,好像只是去学一年中文而已,但是这些打着学中文幌子的美国官员第二年就进入台湾当局的各个机构“实习”,担任“研究员”,台湾伪政权有什么好“实习”的?有什么好“研究”的?
说是最长两年,这些美国官员在两年结束以后,可以根据需要继续在“原单位”服务。
所以两年之后是可以无限延期的。
这实际上就是把台湾当局变成美国的傀儡政权。
我回顾了一下历史,外国人进入政府机构担任一言九鼎的“顾问”类似案例就是参考了“伪满洲国”的模式,日本帝国主义在“伪满洲国”军政机构都有顾问和次长,重大决策基本就是日本人说了算。
(来源:凤凰卫视)
如果未来台湾当局每个要害机构都有美国人,那么台湾当局就变成21世纪版的“伪满洲国”的傀儡政权。
不仅是军事接管,也是情报、警察、行政等各个机构的全面接管。
现在台湾地区大部分人并不愿意与大陆兵戎相见,都是拖一天是一天,大不了打过来就投降的念头。
但是一旦被美国人接管就不一样,你不想当兵也得当兵,肯定会改兵役制度,接管台湾军队,往乌克兰的“玉碎”巷战方向转化,包括而且不限于军事采购、武器装备、军队结构、军队训练、民防设施、后备役组织和训练、战时指挥等。
要台湾人拼光最后一滴血为止。
这就是赤裸裸的要把台湾变成“伪满洲国”。
这些“实习”的美国“研究员”没有“接管”之名,但有“太上皇”之实。台湾伪政权官员肯定不敢违背他们的意思。
对于将台湾变成伪满洲国傀儡政权的法案,台湾方面不管是民进党还是国民党,竟然都是持欢迎态度,这没什么好说的,彻底暴露出蓝绿两派都是汉奸卖国贼本质。
这个条款如果最后保留下来,对于中国大陆也是一种强烈的挑衅,全世界都知道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现在美国人竟然公然接管了台湾政权,性质比直接驻军还要恶劣。
最搞笑的是,这个台湾政策法案赤裸裸的推翻了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政治基础,居然还在法案中专门加了一段说明——“(法案)任何内容都不得解读为跟台湾恢复官方外交关系,或是改变美国政府对台湾国际地位的立场。”
这就是典型的既做了婊子偏偏还要特意树立一个贞洁牌坊。
4中方的应对
9月14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该法案严重违背美方在台湾问题上对中方所作承诺,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干涉中国内政,违背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严重错误信号。中方对此坚决反对,已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
她强调,一个中国原则是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也是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核心内涵。该案如继续审议推进甚至通过成法,将极大动摇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对中美关系以及台海和平稳定将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中方将视该案进展情况和最终结果,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未来这个法案在美国国会会经过怎样的博弈,如果法案落地中方会如何应对,这里我就不去猜测了,但是有几点是可以明确的。
其一,对于台湾政策法案中方肯定做了最坏的准备,也一定有相应的应对预案。
其二,台湾问题如果说过去是一个重要而不紧迫的问题,现在已经演变成重要并且非常紧迫的问题。但凡在企业工作过的朋友应该知道,即使是一个企业,在面临重要而且紧迫的问题时,那么企业大部分资源与计划都要围绕这个问题而联动。
其三,个人预测,5年之内见分晓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