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月26日,美国和欧盟、英国及加拿大发表联合声明,宣布禁止俄罗斯的几家主要银行使用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国际结算系统,作为针对俄罗斯的最新制裁手段,同时对俄罗斯央行实施“限制性措施”,防止俄罗斯央行以可能破坏制裁的方式部署其国际储备。
经过一段时间的犹豫,甚至可能经过了内部的激烈争论,欧美最终还是对俄罗斯按下了金融“核按钮”。而这一步的迈出所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SWIFT是什么?
SWIFT是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的简称。该协会成立于年,总部位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在全球设有26个代表处,是国际银行同业间的非营利性的合作组织,为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企业提供安全的金融信息传输服务。
SWIFT是全球最主要的金融信息传输平台,在国际跨境贸易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各国金融机构和企业高度依赖SWIFT系统进行快捷、安全和标准化的金融信息传输,以促进、保障跨境支付、证券交易和贸易融资等。年,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多家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企业使用SWIFT系统进行金融信息传输。
SWIFT制裁是指切断某个金融机构、企业或某个国家的金融机构、企业与SWIFT系统之间的联系,使之无法通过SWIFT系统进行金融信息传输。
“如一家金融机构无法使用SWIFT系统,则其基本上无法进行跨境收付款,进而影响到国际贸易。”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法律与金融监管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孙才华指出。
“中立”的SWIFT何以成为制裁大棒?
尽管SWIFT是一个中立组织,但它也很难完全摆脱政治影响。
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财政部就试图掌控SWIFT的数据库,但没有成功。年起,美国国务院正式开始对该系统的数据实行监控。至此,一旦SWIFT中某个协会的会员上了美国财政部的黑名单,他们就有很大风险被隔断与外界银行的金融往来。
年美国联合欧洲升级对伊朗的金融制裁,直接将伊朗4家重要银行从SWIFT系统剔除,导致伊朗损失了近一半的石油出口收入和近30%的对外贸易。
早在年克里米亚事件后,美国从SWIFT系统剔除俄7家大型银行,导致约50万张信用卡和借记卡的支付功能被冻结,恐慌性挤兑现象频出。
对俄罗斯影响几何?
在经历了“SWIFT制裁”事件的痛苦后,年,俄罗斯国际支付系统发行了第一批符合俄罗斯本国支付系统标准的银行卡“米尔卡”。随后,俄罗斯迅速建立了自己的支付系统和金融信息交换系统,从根本上奠定了俄罗斯去美元化的金融基础设施基础。
年,俄央行行长纳比乌琳娜就把去美元化作为俄罗斯央行的年度任务之一;年,纳比乌琳娜将去美元化和税收激励结合了起来;年6月,俄罗斯开始国家福利基金的清零。
事实上,如今SWIFT可能只是一个消息传递系统,有它,结算会方便很多,但没有它,交易也是可能的,只不过稍显笨拙。
欧美能否独善其身?
把俄罗斯“踢出”SWIFT系统,阻断了俄罗斯的交易的同时,也会阻止一些西方银行与俄罗斯的交易,首当其冲的是欧洲的能源供给。可以想见周一的原油、天然气、粮食等价格跳涨,黄金地位的再认识,以及由此引发的全球的供应链和物流的重构。
美国自然可以高价出口原油和天然气,然而美国内的通胀将会雪上加霜。美国要平抑通胀,只有迅速加息,这将增加商业成本。一旦美元的信用遭到哪怕一点点怀疑,世界天量美元会回流美国,与通胀形成恶性循环。
在这个油价高企、天然气价格飙升、欧美各国通胀爆表的时代背景下,或许就会造成“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结局。
交银国际的分析师洪灝更是声称,如果美国动了SWIFT,那将是美元霸权瓦解的开始。
(大众网·海报新闻编辑刘明明综合央视新闻、华尔街见闻、财新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