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吴然!
今天,我为大家更新本周的一建直播讲义《模板、支架和拱架的施工与钢筋混凝土工程(一)》,方便大家按备考进度复习知识点。明天也会推送相对应的配套习题,供大家巩固练习哦。模板、支架和拱架的施工与钢筋混凝土工程(一)
·常用模板、支架和拱架的设计与施工
一、常用模板、支架和拱架的设计
承包人应在制作模板、拱架和支架前14d,向监理工程师提交模板、拱架和支架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应包括工艺图和强度、刚度与稳定性等的计算书,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才能制作和架设。监理工程师的批准及制作、架设过程中的检查,并不免除承包人对此应负的责任。
(一)一般规定
1.模板和支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能承受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荷载。
2.模板的板面应平整,接缝处应严密且不漏浆;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涂刷隔离剂,但不得采用废机油等油料,且不得污染钢筋及混凝土的施工缝。
3.在模板(构件)上设置的吊环应采用HPB钢筋,严禁采用冷加工钢筋制作。在模板自重标准值作用下,吊环的拉应力应不大于65MPa。
4.支架不得与应急安全通道相连接。
(二)设计与验算
1.模板、支架的设计应考虑下列各项荷载:
(1)模板、支架自重。
(2)新浇筑混凝土、钢筋、预应力筋或其他圬工结构物的重力。
(3)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施工材料等荷载。
(4)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振动荷载。
(5)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侧面的压力。
(6)混凝土入模时产生的水平方向的冲击荷载。
(7)设于水中的支架所承受的水流压力、波浪力、流冰压力、船只及其他漂浮物的撞击力。
(8)其他可能产生的荷载,如风荷载、雪荷载、冬季保温设施荷载等。
模板、支架和拱架设计计算的荷载组合
2.验算模板、支架的刚度时,其变形值不得超过下列允许值:
(1)结构表面外露的模板,挠度为模板构件跨度的1/。
(2)结构表面隐蔽的模板,挠度为模板构件跨度的1/。
(3)支架受载后挠曲的杆件(盖梁、纵梁),其弹性挠度为相应结构跨度的1/。
(4)钢模板的面板变形为1.5mm。
3.稳定性要求
验算模板、支架在自重和风荷载等作用下的抗倾覆稳定性时,其抗倾覆稳定系数应不小于1.3。
拱架抗倾覆稳定系数应不小于1.5。
二、常用模板、支架和拱架的施工
(一)模板的制作及安装
1.模板安装完成后需通过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工序。
模板制作与安装施工工艺流程:
选择模板及支撑材料→模板设计与绘图→构件基础平整及支撑系统施工→模板加工制作与安装→模板表面及接缝处理→模板安装质量检验→钢筋安装及质量检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拆除模板。
2.模板应按设计要求准确就位,且不宜与脚手架连接。
3.梁、板等结构的底模板宜根据需要设置预拱度。
(二)支架、拱架的制作及安装
1.支架的安装规定:
(1)支架应按施工图设计的要求进行安装。立柱应垂直,节点连接应可靠。
(2)高支架应设置足够的斜向连接、扣件或缆风绳,横向稳定应有保证措施。
(3)支架在安装完成后,应对其平面位置、顶部高程、节点连接及纵、横向稳定性进行全面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
2.支架宜根据其结构形式、所用材料和地基情况的不同,在施工前确定是否对其进行预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位于刚性地基上的刚度较大且非弹性变形可确定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支架,在经计算并通过一定审核程序,确认其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要求的前提下,可不预压;但在施工过程中应对支架的材料和安装施工质量采取严格的管控措施。
(2)对位于软土地基或软硬不均地基上的支架,宜通过预压的方式,消除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和支架的非弹性变形。
(3)对支架进行预压时,预压荷载宜为支架所承受荷载的1.05~1.10倍,预压荷载的分布宜模拟需承受的结构荷载及施工荷载。
3.支架应结合模板的安装一并考虑设置预拱度和卸落装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置的预拱度值,应包括结构本身需要的预拱度和施工需要的预拱度两部分。
(2)施工预拱度应考虑下列因素:模板、支架承受施工荷载引起的弹性变形;受载后由于杆件接头的挤压和卸落装置压缩面产生的非弹性变形;支架地基在受载后的沉降变形。
(3)专用支架应按其产品的要求进行模板的卸落;自行设计的普通支架应在适当部位设置相应的木楔、木马、砂筒或千斤顶等卸落模板的装置,并应根据结构形式、承受的荷载大小确定卸落量。
(三)模板、支架和拱架的拆除
承包人应在拟定拆模时间的12h以前,向监理工程师报告拆模建议,并应取得监理工程师同意。
如果由于拆模不当而引起混凝土损坏,其修补费用应由承包人承担。
1.模板、支架和拱架的拆除期限应根据结构物特点、模板部位和混凝土所达到的强度来决定。
2.非承重侧模板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2.5MPa,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致因拆模而受损坏时方可拆除。
3.芯模和预留孔道的内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不发生塌陷或裂缝现象时,方可拆除。
4.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承重模板、支架,应在混凝土强度能承受其自重荷载及其他可能的叠加荷载时,方可拆除。
5.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其侧模应在预应力钢束张拉前拆除;底模及支架应在结构建立预应力后方可拆除。
6.模板、支架的拆除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顺序进行。
7.拆除梁、板等结构的承重模板时,应在横向同时、纵向对称均衡卸落。简支梁、连续梁结构的模板宜从跨中向支座方向依次循环卸落;悬臂梁结构的模板宜从悬臂端开始顺序卸落。
8.拱架的拆卸规定:
(1)现浇混凝土拱圈的拱架,其拆除期限应符合设计规定;设计未规定时,应在拱圈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5%后,方可卸落拆除。
浆砌石拱桥,应待砂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5%后方可卸落;设计另有规定时,应从其规定。
(2)在纵向应对称均衡卸落,在横向应同时一起卸落。
满布式落地拱架卸落时,可从拱顶向拱脚依次循环卸落;拱式拱架可在两支座处同时均匀卸落。
多孔拱桥卸架时,若桥墩允许承受单孔施工荷载,可单孔卸落,否则应多孔同时卸落,或各连续孔分阶段卸落。
·钢筋工程施工
一、一般规定
钢筋应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单,进场时应检查外观和标志,并按不同的钢种、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分批抽取试样进行力学性能检验。
钢筋经进场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钢筋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锈蚀、污染或被压弯;在工地存放时,应按不同品种、规格,分批分别堆置整齐,存放的时间不宜超过6个月。
钢筋的级别、种类和直径应按设计规定采用,当需要代换时,应得到设计人员的书面认可。
二、普通钢筋的加工制作
1.钢筋的表面应洁净,钢筋外表有严重锈蚀、麻坑、裂纹夹砂和夹层等缺陷时应予剔除,不得使用。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成盘的钢筋和弯曲的钢筋均应调直才能使用。
2.箍筋的末端应做弯钩,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3.钢筋的连接宜采用焊接接头或机械连接接头。
绑扎接头仅当钢筋构造复杂施工困难时方可采用,绑扎接头的钢筋直径不宜大于28mm,对轴心受压和偏心受压构件中的受压钢筋可不大于32mm;轴心受拉和偏心受拉构件中不应采用绑扎接头。
4.钢筋的焊接接头宜采用闪光对焊,或采用电弧焊、电渣压力焊或气压焊,电渣压力焊仅可用于竖向钢筋的连接,不得用作水平钢筋和斜筋的连接。
5.电弧焊宜采用双面焊缝,仅在双面焊无法施焊时,方可采用单面焊缝。电弧焊接头的焊缝长度,双面焊不应小于5d,单面焊缝不应小于10d。
采用搭接电弧焊时,两钢筋搭接端部应预先折向一侧,两接合钢筋的轴线应保持一致。
6.受力钢筋焊接或绑扎接头应设置在内力较小处,并错开布置。对于绑扎接头,两接头间的距离应不小于1.3倍搭接长度。
对于焊接接头和机械接头,在接头长度区段(长度为35d,且不小于mm)内,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
7.钢筋安设、支承及固定要求
钢筋与模板之间应设置垫块,混凝土垫块应具有不低于结构本体混凝土的强度,并应有足够的密实性。垫块应相互错开、分散设置在钢筋与模板之间,但不应横贯混凝土保护层的全部截面进行设置。垫块在结构或构件侧面和底面所布设的数量应不少于4个/㎡,重要部位宜适当加密。
8.灌注桩钢筋骨架的制作、运输与安装规定:
(1)主筋的接头应错开布置,大直径长桩的钢筋骨架宜在胎架上分段制作,且宜编号,安装时应按编号顺序连接。
(2)应在骨架外侧设置控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垫块,垫块的间距在竖向不应大于2m,在横向圆周不应少于4处。
三、预应力钢筋的加工制作
1.预应力钢筋进场时应分批验收,验收时,除应对其质量证明书、包装、标志和规格等进行检查外,尚须按下列规定进行检查:
(1)钢丝:分批检验时每批质量应不大于60t,应先从每批中抽查5%且不少于5盘,进行表面质量检查。如检查不合格,则应对该批钢丝逐盘检查。
在每盘钢丝的两端取样进行抗拉强度、弯曲和伸长率的试验。
(2)钢绞线:分批检验时每批应不大于60t,应从每批钢绞线中任取3盘,并从每盘所选的钢绞线端部正常部位截取一组试样进行表面质量、直径偏差和力学性能试验。
(3)螺纹钢筋:分批检验时每批应不大于t,对表面质量应逐根目视检查,外观检查合格后在每批中任选2根钢筋截取试件进行拉伸试验。
2.预应力筋的下料长度应通过计算确定,计算时应考虑结构的孔道长度或台座长度、锚夹具厚度、千斤顶长度、镦头预留量、冷拉伸长值、弹性回缩值、张拉工作长度等因素。
3.预应力筋的下料,应采用切断机或砂轮锯切断,严禁采用电弧切割。
·混凝土工程施工
一、一般规定
1.在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配和质量评定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应以边长为mm的立方体尺寸标准试件测定,且应取其保证率为95%。试件以同龄期者三块为一组,并以同等条件制作和养护。
2.成型的试件,置于标准养护条件下(温度:20±2℃;相对温度≥95%)养护28d所测得的抗压强度值(MPa)进行评定。
采用蒸汽养护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应先随构件同条件蒸汽养护,再转入标准条件下养护,累计养护时间应为28d。
3.每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应以三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如有一个测值与中间值的差值超过中间值的15%时,则取中间值为测定值;如有两个测值与中间值的差值均超过15%时,则该组试件无效。
第一组:48.8MPa,50.0MPa,55.2Mpa
以三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取平均值51.3MPa。
第二组:48.8MPa,50.0MPa,60.2Mpa
有一个测值与中间值的差值超过中间值的15%时,则取中间值50.0MPa为测定值。
第三组:41.8MPa,50.0MPa,60.2MPa
有两个测值与中间值的差值均超过15%,该组试件无效。
二、混凝土的配合比
1.混凝土的配合比,应以质量比计。
2.公路桥涵工程使用的外加剂,与水泥、矿物掺合料之间应具有良好的相容性(试验)。
(1)在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中,均不得掺用氯化钙、氯化纳等氯盐。
(2)混凝土中需要掺用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硅灰等掺合料时,其掺入量应在使用前通过试验确定。
3.泵送混凝土的配合比宜符合下列规定:
(1)胶凝材料用量宜不小于kg/m3,水泥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或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细集料宜采用中砂,粗集料宜采用连续级配。
(2)应通过试验掺用适量的泵送剂或减水剂,且宜掺用矿物掺合料。
(3)试配时应考虑坍落度经时损失。
4.通过设计和试配确定配合比后,应填写试配报告单,提交施工监理工程师或有关方面批准。应经批准后方可使用,且应在混凝土拌制前将理论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使用过程中,应根据混凝土质量的动态信息,及时进行调整、报批。
三、混凝土的拌制与运输
1.混凝土的配料宜采用自动计量装置。计量器具应定期检定,迁移后重新进行标定。
2.混凝土拌合物应拌合均匀,颜色一致,不得有离析和泌水现象。
3.混凝土搅拌完毕后,应检测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及其损失,宜在搅拌地点和浇筑地点分别取样检测,每一工作班或每一单元结构物应不少于两次,评定时应以浇筑地点的测值为准。当混凝土拌合物从搅拌机出料起至浇筑入模的时间不超过15min时,其坍落度可仅在搅拌地点取样检测。
4.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后发生离析、严重泌水或坍落度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第二次搅拌。二次搅拌时不得任意加水,确有必要时,可同时加水、相应的胶凝材料和外加剂,并保持其原水胶比不变;二次搅拌仍不符合要求,则不得使用。
四、混凝土的浇筑
1.浇筑混凝土前,应对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进行检查。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和钢筋上的污垢应清理干净。模板如有缝隙或孔洞时,应填塞严密且不漏浆。
2.自高处向模板内倾卸混凝土时,为防止混凝土离析,应符合下列规定:
(1)从高处直接倾卸时,其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以不发生离析为度。
(2)当倾落高度超过2m时,应通过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等设施下落;倾落高度超过10m时,应设置减速装置。
3.混凝土应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或能重塑前浇筑完成上层混凝土。上下层同时浇筑时,上层与下层前后浇筑距离应保持1.5m以上。在倾斜面上浇筑混凝土时,应从低处开始逐层扩展升高,保持水平分层。
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
4.混凝土的浇筑应连续进行,如因故必须间断时,其间断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当需要超过时应预留施工缝。
混凝土的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允许时间(min)
5.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之前确定,且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和弯矩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施工缝宜设置成水平面或垂直面,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处理层混凝土表面的光滑表层、松弱层应予以凿除。
(2)经凿毛处理后的混凝土面,应采用洁净水冲洗干净。
(3)重要部位及有抗震要求的混凝土结构或钢筋稀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宜在施工缝处补插锚固钢筋;
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其施工缝宜做成凹形、凸形或设置止水带;
施工缝为斜面时宜浇筑或凿成台阶状。
6.浇筑混凝土期间,应随时检查支架、模板、钢筋、预应力管道和预埋件等稳固情况。新浇筑混凝土的强度达到2.5MPa之前,不得使其承受行人、运输工具、模板、支架和脚手架等荷载。
五、混凝土的养护
1.一般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在收浆后尽快予以覆盖和洒水养护。混凝土面有模板覆盖时,应在养护期间经常使模板保持湿润。
2.当气温低于5℃时,应覆盖保温,不得向混凝土面上洒水。
3.混凝土的养护严禁采用海水。
4.混凝土的洒水养护时间一般为7d。
每天洒水次数以能保持混凝土表面经常处于湿润状态为度。采用塑料薄膜或喷化学浆液等养护层时,可不洒水养护。
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1.大体积混凝土在选用原材料和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应按照降低水化热温升的原则进行:
(1)水泥:低水化热和凝结时间长的水泥。
粗集料:连续级配。
细集料:中砂。
外加剂:缓凝剂、减水剂。
掺合料: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
(2)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和易性及坍落度要求的前提下,宜采取改善粗集料级配、提高掺合料和粗集料的含量、降低水胶比等措施,减少单方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3)大体积混凝土进行配合比设计及质量评定时,可按60d龄期的抗压强度控制。
2.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应提前制订专项施工技术方案,并应对混凝土采取温度控制(内部、表面)措施。
(1)应使其内部最高温度不大于75℃,内表温差不大于25℃,混凝土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大于20℃。
(2)可分层、分块浇筑;当结构尺寸相对较小或能满足温控要求时,可全断面一次浇筑。
(3)分层浇筑时,在上层混凝土浇筑之前应对下层混凝土的顶面作凿毛处理,且新浇筑混凝土与下层已浇筑混凝土的温差宜小于20℃,并应采取措施将各层间的浇筑间歇期控制在7d以内。
(4)分块浇筑时,块与块之间的竖向接缝面应平行于结构物的短边,并应在浇筑完成拆模后按施工缝的要求进行凿毛处理。分块施工所形成的后浇段,宜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并应一次浇筑完成。
(5)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宜在气温较低时进行,但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应不低于5℃;热期施工时,宜采取措施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且其入模温度不宜高于28℃。
(6)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宜按照“内降外保”的原则,对混凝土内部采取设置冷却水管通循环水冷却,对混凝土外部采取覆盖蓄热或蓄水保温等措施进行。在混凝土内部通水降温时,进出口水的温差宜小于或等于10°C,且水温与内部混凝土的温差宜不大于20℃,降温速率宜不大于2℃/d。
(7)大体积混凝土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时,其浇筑后的养护时间不宜少于14d,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不宜少于21d。
在寒冷天气或遇气温骤降天气时浇筑的混凝土,除应对其外部加强覆盖保温外,尚宜适当延长养护时间。
七、高强度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
1.高强度混凝土
(1)宜选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掺合料可选用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和硅灰等,粉煤灰等级应不低于Ⅱ级。
(2)高强度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有利于减少温度收缩、干燥收缩和自身收缩引起的体积变形,避免早期开裂,高强度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不宜大于kg/m3,胶凝材料总量不宜大于kg/m3。
(3)高强度混凝土的配合比确定后,尚应采用该配合比进行不少于6次的重复试验进行验证,其平均值应不低于配制强度。
(4)高强度混凝土的施工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拌制,不得采用自落式搅拌机搅拌。
(5)搅拌混凝土时高效减水剂宜采用后掺法,且宜制成溶液后再加入,并应在混凝土用水量中扣除溶液用水量。
2.高性能混凝土
(1)高性能混凝土水泥宜选用品质稳定、标准稠度低、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宜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或复合硅酸盐水泥,亦不宜采用早强。
(2)外加剂应选用高性能减水剂、高效减水剂或复合减水剂,并应选择减水率高、坍落度损失小、适量引气、与水泥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能明显改善或提高混凝土耐久性能且质量稳定的产品。
(3)高性能混凝土的搅拌应采用搅拌效率高且均质性好的卧轴式、行星式或逆流式强制式搅拌机搅拌时,宜先投入细集料和掺合料干拌均匀,再加水泥和部分拌合用水搅拌,最后加入粗集料、外加剂溶液及余额拌合用水,搅拌至均匀为止。
(4)新浇筑的混凝上应及早养护,并应减少暴露时间,防止表面水分的蒸发;终凝后,应立即开始对混凝土进行持续潮湿养护。已洒水养护时不得采用海水,应采用淡水。待续潮湿养护在养护期内不应间断,且不得形成干湿循环,在常温下养护应不少于14d。
好啦,今天直播讲义的内容就播报到这里啦!如果你觉得今天的内容对你有帮助,记得分享给身边备考的小伙伴,一起努力取证!加油!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