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只要大家谈论起营销,“直播”就一定是话题中心,医美也不例外。
疫情以来,「直播带货」如火如荼,耳熟能详的有:罗永浩直播3小时带货1.1亿、董明珠直播3小时带货3.1亿、携程梁建章五一直播带货2亿、央视boys(康辉、撒贝宁、朱广权、尼格买提)4人直播带货5.2亿……
线上直播的红利与线下获客的萧条形成了冰火两重天的对比,苦于被疫情切断客源的医美机构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纷纷布局医美直播,抢用户、抢流量,渴望创造下一场带货奇迹。
于是就有了:淘宝主播土豆Fancy首开医美直播先河,单场带货1个亿、更美APP双11直播累计拉新人数破万,订单量增长%、更有很多医美老板甚至自己组建直播团队,希望成为下一个老罗……
直播,真的能救医美的命吗?
在直播的大趋势和现实数据下,什么行业不重要,如何快速入局才是每一个医美品牌需要考虑的问题。然而当下医美直播领域却鲜有成功案例,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大多仅是屏幕前的喧闹,背后的转化却惨不忍睹!那么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1.医美服务性质的特殊性
直播产品的销售闭环:消费者——直播——购买——体验——完成;医美产品的销售闭环:消费者——直播——购买——到店——体验——完成。医美直播比商品销售多出了一步“到店体验”,这就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消费者的决策门槛,为购买行为的产生增加了难度。
2.医美直播转化目的性与普通商品有差别
产品直播带货都是秉承“薄利多销”的原则,主播跟商家把价格“打下来”,以低价吸引人气,营造氛围、带动消费。但医美机构一味追求成交量,而忽略了后续转化,最终是走不长久的。
医美直播的核心目的是留存。通过直播平台,将公域流量吸引到店,再转化为自己的“存量”,后续不断开发、升单、复购,将“流量”变成“留量”,才是医美直播的真正使命。
3.医美直播被强监管限流
年4月3日,八部委联合发文,明确将医美广告界定为医疗广告,需要审批后方可发布。同年11月6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出台的《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营销活动监管的指导意见》则明确,禁止在直播中发布医疗广告。
国家对医美直播的强监管,以及各类直播平台对医美直播审核严苛,就连没有商业目的的医美科普直播,都因内容涉及医美而被限流。这样的大环境下,医美直播之路注定比其他商品直播艰难许多。
医美直播突破口在哪里?
1.打造个人IP
淘宝的薇娅李佳琦、快手的辛巴散打哥、抖音的罗永浩。没有头牌就没有新闻,就没有爆款案例。淘宝直播负责人赵圆圆说过——“这个圈子里,只有两种主播:头部主播、其他主播。”
打造一个顶流的头部主播是一件小概率事件,但如果一个医美品牌连一个腰部的直播IP都没有,长期来看是非常不利的。但直播IP就一定是医生吗?一定是咨询师吗?其实未必,毕竟在直播的整个链条上,「货」其实比「人」更重要。
基于这样的思考,大型连锁机构也好,医美上游厂商也好,不妨跳脱出专家、咨询师直播的套路,想一想是否可以找到属于自己可控范围之内的长久直播IP,比如虚拟IP。个人IP有一定粉丝基础和号召力了,医美机构再布局私域直播就容易多了。
2.构建信任纽带
不管是线下引流还是线上直播,医美营销的底层逻辑永远不会变,那就是要构建求美者对机构的信任纽带。对于机构来讲,收割网红的流量粉丝并不是长久之计,把“流量”转化为“留量”的核心,一定是基于求美者对机构的信任。直播不是万能解药,不断提升机构的口碑、医生的专业度、完善售后服务,才是医美机构留住顾客的关键所在。
3.选品要为关联开发做铺垫
医美直播的选品一定要符合4个原则:大众需求的、性价比高的、全网最低价的、决策成本低的。除此之外,选品一定要加入营销思维,要为后期关联开发做铺垫,提前设计好升单路径和会员留存系统,才能将医美直播的价值最大化,避免陷入低价引流、赔本赚吆喝的自嗨。
4.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