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施工准备
1.施工准备包括材料进场的检验和施工机具的检查。制管材料进场后,必须附带产品合格证,并进行外观检查。重要构件应做强度、承载能力及结构长度的测定。制管材料生产应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规范标准。主要机具:钢筋切断机、钢筋弯曲机、电焊机、钻孔机、搅拌机、振捣器、磅秤、木制或竹制靠杆(板)及安全带。
2.现场准备:桩位放线,按设计要求,图纸尺寸进行定位放线,用木撅、木桩固定,并注明桩位编号。现场平整夯实,沿线挖好排水沟。材料堆放要整齐有序,工作区、生活区环境良好,保证施工安全。
二、操作工艺
管桩的施工一般有锤击法和静压法两种方法,这里我们主要介绍静压法施工。
1.工艺流程:场地清理→桩机就位→吊桩定位→压桩→接桩→再压桩→(送桩)→切割桩头→桩基验收→移机。
2.操作要点:
a)桩机就位:将制好的管桩运至作业面,用龙门吊(或吊车)吊起管桩对准桩位中心,使桩身竖直,吊钩脱离管桩,桩尖入土。
b)吊桩定位:由于管桩自重较重(6~25吨),一般采用大钳口龙门吊(或汽车吊)。吊车就位后,将预制管桩插入龙门吊的夹中,轻轻起吊,移至设计位置,上好夹箍(或焊接好的钢箍),定位。c)压桩:确认桩就位正确无误,夹箍(或钢箍)牢固无误后,即可施加压力。开始时,应先轻轻压入,如无异常情况即可加压。加压时,一般应遵循先轻后重,再逐渐增加压力的原则。当桩入土至一定深度且稳定后即可逐节连接或一次接成整桩。接桩时上下节桩段的轴线偏差不得大于5mm,节点弯曲矢高不得大于0.1%的钢筋截面直径。接好后必须加箍并焊接固定。
d)送桩:当管桩压至设计标高时,即可进行截桩。截桩一般采用手动或机动锯切机械进行切割。切割时必须注意不得损伤下一节管桩。e)切割后应检查管桩的垂直度及焊缝质量,经签证后才能验收。
三、质量标准
1.主控项目:
a)进场的预制管桩其品种、规格、尺寸和外观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规范规定。经复检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b)预制管桩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时,方准进行承台或底板混凝土施工。
c)预制管桩的允许偏差项目必须符合下表规定:
预制混凝土管桩质量允许偏差(mm)表1
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测量仪器1长度±50用钢尺量2截面尺寸+8,-5用卡尺量3抗渗等级、混凝土强度C60及以上取样检测4预埋铁件位置及数量符合设计要求检查记录当预制混凝土管桩的允许偏差项目不符合规定时应及时处理并签证后方准验收。否则严禁使用。在施工中应对其平面位置、垂直度等进行检查验收。同时应对现场施工人员加强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在操作过程中严禁出现偏心荷载,确保压桩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应对每根管桩做好施工记录,包括压入深度、压入速度、天气情况、操作人员等有关数据和情况等记录。以确保施工质量及安全。
四、安全措施
1.应由专业人员负责施工及监护。机械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专人指挥。在操作机械前必须对作业环境进行检查和了解,确保安全作业条件后方可作业。机械操作人员必须按操作规程操作,随时注意机械的工作状态,确保机械的完好率并确保人身安全。在使用起重机械吊装预制管桩时应注意作业人员与起重机的位置布置及相互间的安全距离并应佩戴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品后方可进行施工作业。对使用的各种工具应做到心中有数并摆放整齐有序。生活用电必须符合规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