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工程的施工质量对于结构工程质量关系很大,因此施工中强调过程控制,对钢筋分项施工进行全工序监督和全面检查,控制的重点在于锚固、接头、抗震规定、钢筋位置、保护层、审图把关等方面。
2.1施工管理重点
2.1.1本工程钢筋量大,钢筋的加工量在一定的时间内非常大,现场内设置钢筋加工场,地下结构阶段部分钢筋场外加工,地上结构阶段所有钢筋场内集中加工。
2.1.2结构主次梁截面大,数量多,梁内钢筋排列将非常紧密,钢筋的下料长度和加工尺寸的准确性将是影响施工速度和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
2.1.3钢筋规格、型号、品种繁多,钢筋的加工制作、领料使用要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避免混用错用。
2.1.4结构部分构件为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包括钢骨混凝土柱、梁,压型钢板组合楼板。
2.1.5结构中构造节点多,施工复杂,主要包括变截面楼板、变截面梁、结构开洞以及钢骨混凝土柱与混凝土梁连接等。
2.2钢筋贮运及施工方法
2.2.1钢筋进场
钢筋采用热轧I级光圆钢筋、Ⅱ级螺纹钢筋及Ⅲ级螺纹钢筋,所有钢材均使用本投标人合格分供方名录中名牌大厂的产品。每批钢筋进场前必须审查材质证明,经过外观、力学试验复检合格并申报监理认可后方可开始加工、使用。
2.2.2钢筋的贮存运输
考虑到整个工程体量较大,根据工程进度计划及现场实际情况将加工成型的钢筋分期、分批运抵施工现场。拟建工程周边设专用钢筋堆放场,场地平整、铺设垫木,防止钢筋变形;成型钢筋按规格、使用部位等整齐码放,挂牌标识,做到整洁清楚,一目了然。
钢筋水平运输采用平板拖车或汽车,垂直运输采用塔吊。长钢筋吊运时,应进行试吊以确定吊点,防止吊点距离过大,钢筋产生变形。
2.2.3钢筋加工
为保证合理下料,提高钢筋成材率,从而降低成本、加快施工速度,全部钢筋加工、成型集中进行。地下结构阶段,由于场地限制,所有钢筋在场外加工;地上结构施工阶段,钢筋在现场内集中加工。
项目经理部提出钢筋加工计划,要求加工人员严格按配料尺寸和工艺要求进行下料和成型,以保证钢筋半成品的工程质量。
2.2.4钢筋连接
直径≥Φ22的钢筋采用直螺纹连接;钢筋直径<Φ22的钢筋接头采用绑扎搭接。
2.2.5垫块选择
墙、柱、梁侧面、楼板保护层采用塑料卡和塑料垫块,对于桩承台、底板、框架梁底等必须承受钢筋自重的位置采用混凝土垫块。
2.3.2钢筋除锈
钢筋生锈或粘上油泥等污物,要用钢丝刷进行人工除锈、去污。在除锈过程中,如发现锈斑现象严重并已损伤钢筋截面,或除锈后发现钢筋表面有严重的麻坑、斑点、伤蚀截面时,禁止使用。
2.3.3钢筋调直
HPB级钢筋采用冷拉方法进行调直,冷拉率控制在4%以内(负温时相同)。粗钢筋局部弯曲可采用机械方法调直,禁止损伤钢筋。
2.3.4钢筋切断
应按照钢筋料表上的钢筋级别、直径、外形、下料长度,将同规格钢筋根据不同长度进行长短搭配,统筹排料,先断长料后断短料,以尽量减少短头,减少损耗,并禁止用短尺量长料,可在工作台上加尺寸刻度并加设控制断料尺寸用的卡板,特别应注意机械连接的接头,应将钢筋端头的热轧弯头切除,并保证钢筋端头平直、圆整,无斜口、椭圆口、马蹄口。
2.3.5钢筋弯钩和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
HPB级钢筋末端作°弯钩,弯弧内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后平直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HRB级、HRB级受力钢筋末端作°弯钩时,弯弧内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平直长度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做≤90度弯折时,弯弧内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除焊接封闭环式箍筋外,箍筋的末端均应做弯钩,弯折角度为°,弯后平直段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钢筋等强直螺纹连接示意
2.4.1材料要求
1.钢筋
钢筋的级别、直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及《钢筋混凝土用余热处理钢筋》GB的要求,有出厂质量证明及进场复试报告。
2.连接套筒
有明显的规格标记,一端孔用密封盖扣紧;进场时有产品合格证;外形尺寸符合相关规定;中径尺寸检验:止塞规旋入深度≤3倍螺距,通塞规应能全部塞入;连接套筒分类包装存放。
2.4.2主要机具
钢筋套丝机、止环规、通环规、丝头卡板、止塞规、通塞规、工作扳手等。
2.4.3工艺流程
2.4.4钢筋下料
钢筋应调直后下料,宜采用切割机,不得用气割下料。钢筋下料时,要求钢筋端面与钢筋轴线垂直,端头不得弯曲,不得出现马蹄形。
2.4.5钢筋套丝
钢筋丝头加工时,应采用水溶性切削液,当气温低于0℃时,应掺入15~20%亚硝酸钠。
严禁用机油作切削液或不加切削液加工丝头。
钢筋丝头的牙形、螺距必须与连接套的牙形、螺距相吻合,有效丝扣内的秃牙部分累计长度小于一扣周长的1/2。
检查合格的丝头加以保护,在其一端头加带塑料保护帽,另一端拧上连接套,按规格分类堆放整齐待用。
2.4.6接头工艺试验
钢筋连接工程开始前及施工过程中,应对每批进场钢筋进行接头工艺检验,工艺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1.每种规格钢筋的接头试件不应少于3根;
2.对接头试件的钢筋母材应进行抗拉强度试验;
3.三根接头试件的抗拉强度均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的规定。
2.4.7钢筋连接
连接套筒规格与钢筋规格必须一致。连接前检查钢筋螺纹及连接套螺纹是否完好无损,发现有质量缺陷的应退回重加工,质量合格方可使用。
将带有连接套筒的钢筋拧到待接钢筋上,按操作规程用扳手拧紧接头。在钢筋连接过程中,钢筋外露丝扣不得超过1个完整扣,如发现外露丝扣超过1个完整扣,要重拧或查找原因及时消除,不能消除时找技术人员处理。
采用预埋接头时,连接套的位置、规格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带连接套筒的钢筋应固定牢,连接套筒的外露端应有保护盖。连接完好的接头立即用油漆做上标记,防止漏拧。
2.4.8质量检查
1.外观质量检查
直螺纹加工长度必须满足技术要求,螺纹应饱满,无秃牙、断牙缺陷,表面光洁,牙形、螺距必须与连接套一致,且用配套的牙形规检测合格。
螺纹自检合格后,按每种规格加工批量的10%抽检,且不少于10个,并填写直螺纹加工检测记录。
如有一个丝头不合格应对加工批全数检查,不合格丝头应重新加工再次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2.单向拉伸试验
同一施工条件下采用同一批材料的同等级、同型式、同规格的接头,以个为一个验收批进行检验和验收,不足个的为一个验收批。对每一验收批接头,必须做3个试件进行试验,并按单向拉伸强度的检验指标判定是否合格。当每个试件单向拉伸试验均符合强度的要求时,该验收批判为合格。如有一个试件的强度不合格,应再取6个试件进行复检,复检中有一个试件试验结果不合格,则此验收批判为不合格。
在现场连续检验10个验收批,当其全部单向拉伸试件均一次抽样合格时,每验收批接头数量可扩大为个。
2.4.9成品保护
注意对连接套和已套丝钢筋丝扣的保护,不得损坏丝扣,丝扣上不得粘有水泥浆等污物。
2.4.10应注意的问题
钢筋在套丝前,必须对钢筋规格及外观质量进行检查。如发现钢筋端头弯曲,必须先进行调直处理。钢筋套丝前,应根据钢筋直径先调好套丝机定位尺寸的位置,并按照钢筋规格配以相对应的滚丝轮。
对个别经检验不合格的接头,可采用电弧焊贴角焊缝方法补焊,但其焊缝高度和厚度应由施工、设计、监理人员共同确定。
2.5桩承台、底板钢筋绑扎
钢筋全部在现场集中加工,直径≥Φ22钢筋接头采用直螺纹连接。桩承台钢筋、底板下层钢筋采用混凝土垫块,侧边钢筋优先采用塑料垫块,上层钢筋采用钢筋(型钢)马凳支撑。
钢筋接头位置、同一截面接头数量、搭接长度等要满足设计及施工规范的要求。
2.5.1工艺流程
2.5.2操作要点
1.防水保护层混凝土达到强度值后,在防水保护层上按图纸弹线,要求弹出柱、墙边线、桩承台边线、中线和集水坑、电梯井坑的轮廓线,并将墙体孔洞位置测放在防水保护层上并做出明显标记。
2.钢筋绑扎顺序:先绑扎桩承台、集水坑及电梯井坑内的钢筋,然后再绑扎筏板基础下铁及上铁钢筋,最后是墙柱插筋及预埋件安装。钢筋绑扎方向:顺流水段施工方向。
3.在垫层上划出桩承台钢筋分档标记,然后依据该标记摆放桩承台钢筋。纵横钢筋用绑扎丝逐点绑扎牢固;钢筋垫块设在承台钢筋的交叉点上,梅花形布置。
4.绑扎钢筋时,靠近外围两行的相交点,全部扎牢,中间部分的相交点梅花型绑扎,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位移,对于双向受力的钢筋必须全部扎牢,不得跳扣绑扎。
5.根据测量人员弹好的墙、柱位置线进行预埋插筋墙、柱主筋插铁伸入基础深度、型号、规格、数量、间距要符合设计要求,并绑扎牢固,位置准确无误,为了保证柱子插筋位置的正确,上部分绑扎二道箍筋,四周用钢筋临时斜撑固定。
6.对于墙体暗柱、墙体插筋,底板内部绑扎两道与墙插筋相同的水平筋固定预埋插筋,上部绑扎两道水平筋固定预埋插筋,确保位置准确。
7.钢筋支撑:底板下层钢筋采用混凝土垫块,呈梅花形布置,纵横间距不大于mm;基础底板厚度为mm、1mm、mm、2mm不等,厚度≤1m的底板上层钢筋采用φ25钢筋焊制的支脚支撑,mm×mm梅花形布置;厚度大于1m以上的底板采用型钢支架支撑(型钢型号L50×5)。
支架要有足够的刚度以支撑底板上层钢筋及施工荷载,支腿不得接触防水保护层,其下要设置钢垫块。底板上层支撑示意图见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