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1技术准备
(1)熟悉施工图,组织图纸预审会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本工程将根据工程进度计划安排逐步编制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主要方案如下:
结构施工阶段
1)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方案;
2)钢筋混凝土拱及桁架施工方案;
3)钢网架施工方案;
4)模板方案;
5)钢筋施工方案;
6)混凝土施工方案;
7)脚手架搭设方案;
8)冬期施工方案。
装修施工阶段
1)外墙干挂石材施工方案;
2)砌筑工程施工方案;
3)金属板装饰施工方案;
4)PVC板采光顶施工方案;
5)顶棚吊顶施工方案;
6)墙地面砖粘贴施工方案;
7)油漆工程施工方案。
8)设备安装施工方案
9)各系统调试方案
10)雨期施工方案
(2)组织本工程拟采用的新材料试验工作和新技术的调研工作;
(3)在遵守国家及北京市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建立健全质保体系、编制创优计划。
(4)贯彻ISO质量管理标准,执行我公司质量体系程序文件,编制本工程质量计划。
4.3.2现场准备
(1)按照建筑总平面图的要求,做好工程轴线控制网测量定位;
(2)修建、完善施工现场隔离围墙、临时道路和临建设施;
(3)敷设施工临时用水、用电系统。
4.3.3物资准备
(1)编制主要材料和施工机械设备需用量计划;
(2)根据施工资源计划要求,提前落实建筑材料、构配件、施工机械设备的加工或订货工作。
4.3.4人员准备
(1)按照投标所确定的项目经理部主要组成人员,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2)根据施工阶段需要,提前做好劳动力数量和工种配备计划。
(3)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不同阶段劳动力需要,通过竞争考核、择优确定劳动力队伍。
第一章施工平面布置
第1节施工总平面图布置
5.1.1施工总平面图布置原则:
(1)施工平面布置应充分利用现有场地和空间,精心安排,周密规划,合理布局。
(2)合理布置起重机械和各种施工设施,科学规划施工道路,尽量降低二次运输费用。
(3)尽量采用装配式临建设施,提高安装速度,尽快投入使用。
(4)各项临建设施要本着“有利生产、经济适用、安全防火、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的要求进行布置。
5.1.2施工平面图布置依据:
(1)总平面图、基础平面图、各层平面图及立面图。
(2)施工部署和主要施工方案。
(3)总进度计划及资源需用量计划。
(4)建筑红线、水源、电源位置。
(5)施工现场安全防火标准。
5.1.3现场围护
本施工场地沿规划红线安装装配式围墙,围墙mm高。施工现场进行封闭式管理。
5.1.4现场道路确定
5.1.4.1现场道路布置原则:
(1)施工现场道路尽量布置成环形,出入口至少两个,以保证物资运输畅通无阻。
(2)施工道路的布置应方便物资运输及装卸,使物资转运量尽量小,转运路径尽量短。
(3)在满足现场需要的情况下,施工道路总长度应尽量减少,以使经济指标满足要求。
5.1.4.2道路设置
本工程施工场地与建筑占地面积之比大于3:1,场地条件良好,足够满足道路布置要求。根据设置原则,场内布置半环形运输道路,在东侧(网球场北侧)设置1个宽8m的车辆出入口;在西侧设1个宽8m的车辆、人员出入口。东侧道路中线距围墙20m,道路宽6m;南侧道路中线距围墙12m,道路宽5m;西侧道路中线距围墙4m,道路宽6m。路面采用C20混凝土硬化,厚度mm,转弯半径12m。沿道路两旁设置深度及底边宽度均为0.4m的梯形排水沟,纵向坡度3‰。
5.1.5现场材料堆场
5.1.5.1材料堆场的设置原则:
(1)不占正式工程位置,不影响施工,方便料具管理。
(2)尽量靠近道路,方便材料运输和装卸。
(3)尽量靠近起重机械,将材料一次运至作业面,减少二次搬运。
5.1.5.2材料堆场设置
本工程现场不设钢筋加工场地,钢筋的下料、成型均在我公司的专业加工场进行。随着工程进度需要钢筋分层、分段、分部位、分规格运抵施工现场,根据分段施工的安排和塔吊的布置,在场地东、西各设一个钢筋堆场和一个模板及周转材料堆场。在现场东侧靠近围墙设一个混凝土搅拌站和配套的砂石堆料场和一个水泥库。装修阶段原混凝土搅拌站改为砂浆搅拌站,砂、水泥存放场不变。
施工现场砂石露天存放,水泥存放在水泥库中。
5.1.5现场临时建筑
5.1.5.1现场临时建筑布置原则:
(1)靠近交通路线,方便职工上下班及对外联系。
(2)不占正式工程位置。
(3)尽量采用装配式房屋,可周转,经济实用。
(4)满足施工需要
5.1.5.2临建设施
根据场地情况,本工程临时建筑集中布置在场地南侧靠近围墙,临建用房采用mm×mm装配式盒式标准间,两层办公楼1栋,材料库房、工具房和电工房设在东南角为单层,标养室设在南侧与电工房相临。综合考虑现场管理组织机构设置情况等各方面因素,临建总面积共m2。其中总包方办公用房m2,建设单位办公室36m2,监理办公室36m2,分包方办公室54m2,工具房36m2,电工房36m2,材料库m2,试验及标养室36m2。
5.1.6水平垂直运输
本工程结构施工阶段布置2台塔式起重机承担结构施工的水平及垂直运输,型号为H3/36B,工作半径为60m,起重力矩为kN/m。塔吊安放在H轴大拱梁基础承台上,不另做基础。本工程塔吊主要用于结构施工吊运钢筋模板和墙柱混凝土吊运入模,安装阶段吊装钢网架。塔吊在基础梁混凝土浇筑后14d内安装完毕。
梁板混凝土运输采用混凝土输送泵,沿结构布置竖向及水平泵管,本工地配备两台混凝土泵,其中一台作为备用泵,每个流水段施工设1台输送泵以满足施工要求。
本工程装修阶段不设室外电梯,采用长沙建筑机械研究所研制生产的SSE型门式升降机,其额定载重量0kg,该机投资少、工效高,每台班可吊运50~60t。本工地在东、西面各设置一台,能够满足装修阶段材料垂直运输要求。
第2节临时用水设计
根据总进度计划,大部分结构施工均处在冬期施工阶段,混凝土养护采用蓄热保温的方式进行,无需养护用水。本工程工程桩反循环泥浆护壁及混凝土现场搅拌施工用水量较大,另外还有砂浆搅拌、砌筑抹灰工程用水、施工现场生活用水及消防用水。
5.2.1用水量计算:
(1)施工现场用水量计算
式中q1—施工用水量(L/S)
K1—未预计的施工用水系数(1.05
Q1—年(季)度工程量(以实物
N1—施工用水定额
T1—年(季)度有效作业日(d)
t—每天工作班数(班)
K2—用水不均衡系数
本工程施工用水量计算
Σq1=1.15×40×8××1.5/(2×8×)+1.15×30××1.5/(2
×8×)+1.15×60××1.5/(1×8×)
=5.56L/S
(2)施工机械用水量计算
式中q2—机械用水量(L/S)
K1—未预计施工用水系数(1.05~1.15)
Q2—同一种机械台数
N2—施工机械台班用水定额
K3—施工现场用水不均衡系数
本工程主要为钻孔机施工用水
q2=1.15×2×4×/(8×)=1.21L/s
(3)施工现场生活用水量计算
式中q3—施工现场生活用水量(L/s)
P1—施工现场高峰昼夜人数
N3—施工现场用水定额(20~60L/人.班)
t—每天工作班数,取2
K4—施工现场用水不均衡系数
所以q3=×60×1.5/(2×8×)
=0.94L/s
(4).生活区生活用水量
式中q4—生活区生活用水(L/s)
P2—生活区居民人数
N4—生活区昼夜全部生活用水定额
K5—生活区用水不均衡系数
因为本现场不设工人宿舍,因此该项用水量可忽略不计。
(5)消防用水量
查表知:q5=10L/s
(6)总用水量计算
q1+q2+q3+q4=5.56+0.94=6.5L/s
因为q1+q2+q3+q4q5
所以Q=q5+1/2(q1+q2+q3+q4)
=10+7.71×0.5
=13.85L/S
5.2.2供水管道布置
管径选择:
d=(4Q/(Л×V×0))1/2=(4×13.85/(3.14×1.2×0))1/2=0.m
本建筑工地的供水流量13.85L/s即可满足施工要求,沿建筑周圈设直径DN的给水管以满足施工和消防要求,办公区及标养室等处给水管选择管径DN50给水管埋深为mm。
5.2.3施工现场内设沉淀池,生活污水和生产污水需经沉淀池沉淀后方可排入市政管网,雨水则通过设置在场内的排水沟,有组织地排入市政雨水井。
第3节临时用电设计
5.3.1用电量的计算
式中P—供电设备总需要容量(kVA)
P1—电动机额定功率(kW)
P2—电焊机额定容量(kVA)
P3—室内照明容量(kW)
P4—室外照明容量(kW)
K1K2K3K4—电动机的平均功率因数
查表可知COSф=0.75,K1=0.5,K2=0.6,K3=0.8,K4=1.0
∑P1=×2+8×3+3×4+1.1×10+3×3+3×1.1+60×4
=.3kW
∑P2=6×30+6×38.6
=.6kW
其中电渣压力焊机按高峰时期两个流水段的使用量(6台),电焊机按6台来考虑,工程桩施工时不用塔吊,所以P1取.3kW(总功率减去塔吊功率kW)。
由于照明用电量所占密度较动力用电量(P1、P2之和)要少得多,所以在总用电量计算时照明用电计算可以简化,只要在动力用电量之外再加10%作为照明用电即可。
则总用电量P动=1.05(0.5×.3/0.75+0.6×.6)×1.1
=.70kVA
根据计算选用kVA的电源能够满足施工需要。
第一章主要施工方法
第1节施工测量
6.1.1施工测量前准备
(1)校对测量仪器:将本工程应用的经纬仪、水准仪等测量仪器及工具经国家计量单位校核,保证测量工具的准确性。
(2)根据规划勘测部门提供的坐标桩及建筑总平面图进行复测,确保坐标桩的准确性。
6.1.2建筑物定位和基础工程测量放线
(1)依据规划勘测部门提供的坐标桩及总平面图施测,进行建筑物定位,复测无误后,申请规划勘测部门验线。
(2)轴线控制网布设:
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依据《工程测量规程》进行控制网布设。本工程施工设控制轴线7条,分别为(1)、(5)、(10)、(14)、(A)、(H)、(P)轴线,控制桩设置在安全、易保存位置,相邻点间通视良好。
(3)验线
控制轴线网施测后,由施测人员自检,自检合格后由工长复检,再由专职质检员专检验线。
6.1.3主体结构施工测量放线
本工程轴线控制桩及极坐标中心控制桩,埋桩深度1.5m,不得在道路或堆放材料的附近埋设。随着结构层的升高,将轴线逐层向上投测,用以作为各层施工依据。控制网轴线的精度等级及测量方法依据《工程测量规程》执行。
本工程轴线控制网的测角中误差将不超过±12″,边长相对中误差不大于1/。为满足控制网的精度要求,采用拓普康GTS-智能型电子全站仪。一测回测角,二测回测边。测量时,严格按规程中水平角观测和光电测距的技术要求来进行。
6.1.4施工高程测量
(1)水准点引测: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由规划勘测部门设置的水准点引测现场施工用水准点,采用高精度水准仪进行数次往返闭合,敷设现场施工用水准点。
现场水准点布置数量不少于3个,以便于相互校核和满足分段施工的需要。
(2)现场水准点精度及测量方法
根据《工程测量规程》高程控制网拟采用四等水准测量方法测定。
(3)施工中的楼层标高控制
1)场内敷设的水准网控制点,在间隔一定的时间需联测一次,以作相互检核,对检测后的数据仔细计算,以保证水准点使用的准确性。
2)施工中楼层标高控制方法:在首层平面易于向上传递标高的位置布设标高传递基准点。用水准仪往返测验,以便检验和纠正。当施工层墙柱拆模后在墙柱上测设相对该层+1.m标高。
3)在结构层施工,传递引测标高时,应用钢尺自基准点+1.m处向上垂直丈量,做为该楼层抄平的依据。
6.1.5沉降观测
(1)在施工过程中及工程竣工后,要对其进行沉降观测。
1)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准备工作:工具和仪器应采用精密水准仪及与之配套使用的水准尺。
2)水准点的设置:沉降观测应依据稳定性良好的水准点进行,水准点应考虑永久使用,为相互检查核对,专用水准点埋设数量不少于3个,埋设地点必须稳定,不受施工机具车辆碰压,防止水准点高程变动。
3)将水准点组成闭合水准路线或进行往返测量,其闭合差不得超过0.6√n(n为测段的测站数),水准点高程可根据国家或城市水准点引测,应与该地区水准点联测。
4)本工程使用高精度瑞士徕卡N3型水准仪,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
5)沉降观测点布设位置依据设计图规定,项目将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埋设。
6)沉降观测终止,视沉降量大小及沉降速度确定,通常以月沉降量超过1mm时,可以认为沉降基本稳定。
7)当建筑物发生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出现裂缝时,应立即向工程技术负责人汇报,并立即进行每日或数日一次连续值班观测。
(2)沉降观测注意事项:
沉降观测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观测工作。为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如实反映建筑物沉降情况,应做到四固定;
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
固定使用的水准仪及水准尺
使用固定的水准点
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及路线进行观测
(3)沉降观测点成果整理
1)沉降观测资料应及时整理,妥善保存,作为该工程技术档案资料的一部分。
2)整理沉降观测成果,计算出每次观测的沉降量,前后几次观测同点高差和累计沉降量,并绘制出沉降观测日期、沉降量的关系曲线图,供设计、施工有关、技术负责人员使用。
第1节钢筋工程
本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目标为创结构“长城杯”,钢筋工程的质量对于结构工程质量关系很大,因此施工过程中强调过程控制,对本分项施工的全过程进行全面检查预控,检查的重点在于:锚固、接头、抗震规定、钢筋到位、保护层、审图把关。
6.2.1进场检验
本工程全部钢筋均采用热轧I级光圆钢筋及II级螺纹钢筋。钢筋进入加工厂时,要按批进行验收,每一验收批由同牌号、同炉罐号、同规格,同交货状态的钢筋组成,重量不超过60t。检查分两步进行:
1.外观检查:每批钢筋抽取5%进行检查,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结疤和折叠,表面凸块不得超过横肋高度,每1m的弯曲度不大于4mm。交货时随机抽取10根(长6m)称重,其重量偏差不得超过允许偏差。
2.试验检查:每批钢筋中任选两根,每根上截取两个试件进行拉伸试验和冷弯试验。如有一项试验结果不符合要求,则从同一批中另取双倍数量试件重新作各项试验,如仍有一个试件不合格,则该批钢筋判定为不合格,退回厂家,以确保用于工程的钢筋均为优质钢筋。
6.2.2钢筋加工
为保证科学组织,合理下料,提高钢筋成材率,从而降低成本、加快施工速度,本工程钢筋加工、成型全部在我公司专业加工厂进行。
6.2.2.1钢筋除锈
钢筋在下料前应先除锈,将钢筋表面的油渍、漆渍及浮皮、铁锈等清除干净,以免影响其与混凝土的粘接效果,盘圆钢筋除锈通过其冷拉调直过程来实现,螺纹钢筋除锈使用电动除锈机,并装设排尘罩及排尘管道,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6.2.2.2钢筋调直
采用卷扬机调直钢筋,其调直冷拉率:I级钢不大于4%,II级钢不大于1%,经过调直工艺后,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曲折。
6.2.2.3钢筋切断
钢筋切断时根据其直径及钢筋级别等因素,确定使用钢筋切断机或手动液压切断机进行操作,切断时要将同规格钢筋根据不同长度长短搭配,统筹排料,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减少短头,减少损耗。断料时长料不用短尺量,防止产生累积误差,工作台上应标出尺寸刻度线并设置控制短料尺寸用的挡板,切断过程中,如发现钢筋有劈裂、缩头或严重弯头等必须切除,硬度与钢种不符时,必须及时通知技术人员。钢筋断口有马蹄形或起弯现象时,必须重新切断。切断长度允许误差为±5mm。
6.2.2.4钢筋弯曲成型
弯曲成型采用钢筋弯曲机和手动弯曲工具配合进行,弯曲后钢筋平面上没有翘曲不平现象,弯曲点处不得有裂纹。
6.2.3成型钢筋检查及验收
I级钢筋末端的°弯钩,其圆弧弯曲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钢筋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箍筋°弯钩弯曲直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平直段长度为10倍钢筋直径。II级钢筋末端的90°弯钩弯曲直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
6.2.4钢筋的贮存及运输
根据工程进度计划及现场实际情况将加工成型的钢筋分期、分批运抵施工现场,现场设专用钢筋堆放场,场地平整,铺设垫木,防止钢筋变形,成型钢筋按规格、使用部位整齐码放,挂牌标识,作到整洁清楚,一目了然,方便使用。长钢筋吊运时,应进行试吊以确定吊点,防止吊点距离过大,钢筋产生变形。
6.2.5钢筋的连接
(1)钢筋连接形式及接头位置
1)楼板受力筋采用搭接连接;
2)楼层梁的受力筋直径小于22mm的采用搭接连接,直径大于等于22mm的采用挤压套筒连接;
3)框架柱主筋采用电渣压力焊接连接。
4)搭接长度L为:
Ⅰ级钢钢筋,L≥30d,且不小于mm;
Ⅱ级钢钢筋,L≥40d,且不小于mm
5)受力钢筋接头面积符合以下要求,见图6-2
(B)梁板筋接头位置见图6-2
(2)钢箍形式和钢筋锚固要求
1)梁内箍筋均为矩形封闭式双肢箍或四肢箍,四肢箍由一个外部箍和一个内部箍组成。
2)梁柱中矩形封闭箍(端头)均弯折不小于°的角度,形成弯钩。
3)附加单肢箍端部须做成°弯钩。
4)除设计注明外,所有框架梁在各跨的两端1.5倍梁高范围内钢箍均加密至
,钢箍直径与梁其他部位相同。5)锚固做法
锚固长度:La=30d(非抗震构件及次梁锚固长度)
Lae=35d(抗震构件锚固长度)
6.2.6钢筋绑扎顺序
6.2.6.1框架柱钢筋的绑扎
(1)施工顺序见图6-3
(2)操作要点:
1)框架柱接头形式采用电渣压力焊,每根钢筋的接头要相互错开,同截面的接头率不应大于50%。
2)框架柱的主筋立好后按柱箍间距尺寸画好箍筋分档线,按实际个数套好箍筋,将柱箍绑扎到梁底部位后,加密区部位暂时不绑(已套好)穿梁下铁,梁筋就位后再绑扎加密区柱箍筋.
3)绑扎柱竖向受力钢筋时要吊正后再绑扣,柱筋绑扎完毕后,在模板上口用垫块将钢筋垫正,以避免柱钢筋位移.
6.2.6.2墙体钢筋的绑扎
(1)施工顺序见图6-4
1)框架柱接头形式采用电渣压力焊,每根钢筋的接头要相互错开,同截面的接头率不应大于50%。
2)框架柱的主筋立好后按柱箍间距尺寸画好箍筋分档线,按实际个数套好箍筋,将柱箍绑扎到梁底部位后,加密区部位暂时不绑(已套好)穿梁下铁,梁筋就位后再绑扎加密区柱箍筋.
3)绑扎柱竖向受力钢筋时要吊正后再绑扣,柱筋绑扎完毕后,在模板上口用垫块将钢筋垫正,以避免柱钢筋位移.
6.2.6.2墙体钢筋的绑扎
(1)施工顺序见图6-4
(2)操作要点
1)墙体钢筋接头形式采用绑扎搭接,每根钢筋的接头相互错开,同截面的接头率不应大于50%。
2)绑扎墙竖向受力钢筋时,要吊正后再绑扣,绑扣时钢筋交叉点必须全部扎牢,凡是搭接处要绑扎三个扣,以免不牢固发生变形,绑扎钢丝必须朝内。
3)墙体钢筋定位靠钢筋定距框,可以保证所有墙主筋全部到位,保证保护层完全正确。
4)墙体钢筋保护层采用15mm塑料PVC垫块,垫块间距为mm×mm,成梅花型布置。
6.2.6.3框架梁钢筋绑扎
(1)施工顺序见图6-5
(2)操作要点:
1)绑扎梁钢筋时,先用钢管搭设专用操作架,然后由专业绑扎人员按照图纸要求进行穿筋,在穿筋的同时进行接头部位的冷挤压连接,连接完毕后,按照箍筋间距的要求在主筋上做好标记,进行箍筋的绑扎。绑扎箍筋时应避免顺扣以防梁筋滑动。
4)梁骨架绑扎完后进行PVC垫块绑扎。
(5)梁主筋接头位置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3.预应力梁施工
本工程基础梁LL1为预应力梁,共计四条,长度为97.65m,截面尺寸为1×0。
2)认真检查预应力筋的孔道,孔道必须保证尺寸和位置正确,平顺畅通,无局部弯曲;孔道端部的预埋钢板垂直于孔道轴线,孔道接头处不得漏浆,灌浆孔和排气孔符合设计要求的位置。
3)穿筋前,检查钢筋、钢丝束的规格、总长,要符合设计要求。
4)预应力筋的张拉程序按设计规定进行,张拉时采取分批、分阶段对称张拉。
5)灌浆顺序先上后下,待排气孔冒出浓将后,既堵死排气孔,再压将至0.6MPa保持1~2min后,即可堵塞灌浆孔。
6)按要求制作水泥浆试块,并加强养护。
6.2.6.4楼板、楼梯绑扎
(1)施工顺序见图6-7
操作要点:
1)为防止轴线偏移,焊接时必须正确安装夹具和钢筋,并矫直钢筋端部。
2)焊后不能过快拆卸夹具,防止钢筋弯折。
3)如果出现咬边现象,应适当减小焊接电流,缩短焊接时间。
4)应按要求烘焙焊剂,清除钢筋焊接部位的铁锈,并确保接缝在焊剂中合适的埋入深度,防止产生气孔。
5)电渣压力焊接头必须检查其外观质量:焊包突出表面高度满足规范要求,弯折角不大于4°或7/轴线偏移。
(2)钢筋套筒冷挤压连接
本工程钢筋直径为Ф22mm和Ф25mm采用套筒冷挤压连接。
操作人员经过专门培训并持证上岗。
挤压前准备工作:
1)钢筋端头的锈皮,泥沙,油污等杂物清理干净;
2)对套筒作外观尺寸检查;
3)对钢筋与套筒进行试套,如钢筋有弯折或纵肋尺寸过大者,预先矫正和打磨;不同直径钢筋的套筒不得相互串用;
4)钢筋连接端划出明显定位标记,确保在挤压时和挤压后可按定位标记检查筋伸入套筒内的长度。
5)检查挤压设备情况,并进行试压,符合要求后方可作业。
挤压操作符合下列要求:
(A)按标记检查钢筋插入套筒内深度,钢筋端头离套筒长度中点不超过10mm;
(B)挤压时挤压机与钢筋轴线保持垂直;
(C)挤压从套筒中央开始,并依次向两端挤压;
(D)先挤压一端套筒,在施工作业区插入待接钢筋后再挤压另一端套筒;
(E)操作时采用的挤压力,压模宽度,压痕直径或挤压后套筒长度的波动范围以及挤压道数均符合规范要求。
6.2.8钢筋位置控制
所有钢筋必须绑扎到位,从放线开始检查,从审图放样开始计算,梁柱节点处钢筋密集,接头多,钢筋绑扎时必须首先保证柱子立筋位置再安排梁主筋位置,箍筋相应调整,才能确保钢筋到位,箍筋贴牢受力筋。
6.2.9钢筋骨架质量检查
钢筋绑扎完毕后严格按照钢筋工程质量检查规范中的列项进行检查,实行质量三检制,检查标准为企业标准,该标准略高于国家标准。电渣压力焊、冷挤压接头的现场检验按验收批进行,同一施工条件下的同一批材料的同等级、同规格接头,以个为一个验收批进行检验与验收,不足个也作为一个验收批。
6.2.10钢筋工程成品保护措施
绑扎墙筋时应搭设临时架子,不准蹬踩钢筋。
承台钢筋绑扎时上下层钢筋之间支撑马凳采用通长马凳,防止操作时踩踏变形。
模板板面刷隔离剂时严禁污染钢筋。
各种施工人员不得随意踩踏、掰动、攀爬钢筋。
楼板混凝土浇筑时,板面标高以上mm范围内的柱插筋需缠塑料膜保护,防止钢筋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