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屋抽梯”,又称“过河拆桥”。意思是说送人家上了高楼却搬掉梯子,比喻诱人向前而断其后路,使其束手就缚。从军事策略来说,此计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指诱敌深入而断其归路;另一层是指切断的自己退路,布置背水之阵,使士兵抱定必死的决心一往直前,与敌人决一死战。
上屋抽梯的历史故事
东汉末年,刘表偏爱少子刘琮,不喜欢长子刘琦。刘琮的后母害怕刘琦得势,影响到儿子刘琮的地位,非常嫉恨他。刘琦感到自己处在十分危险的环境中,多次请教诸葛亮,但诸葛亮一直不肯为他出主意,因为诸葛亮身为刘备幕僚,又与刘表有亲戚关系,因此不便讨论此事。
有一天,刘琦约诸葛亮到一座高楼上饮酒,等二人正坐下饮酒之时,刘琦暗中派人拆走了楼梯。诸葛亮见状,无可奈何,只得对刘琦说:“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刘琦马上领会了诸葛亮的意图,立即上表请求派往江夏(今湖北武昌西),避开了后母,终于免遭陷害。
刘琦引诸葛亮“上屋”,是为了得到他的指点,“抽梯”,则是断其后路,其实也就是打消诸葛亮的顾虑。“上屋抽梯”是一种十分高明的诱敌之计,其核心在于,面对不容易对付的敌人,可以先给它安放好“梯子”,也就是故意给他以方便,等其“上屋”,也就是进入自己布好的“口袋”后,即可拆掉“梯子”,让其无反手之力,达到围歼敌人的目的。
赵匡胤用上屋抽梯计稳定皇位
上屋抽梯计可以用在军事上,也可以用于处理人际关系以达成目的。比如赵匡胤用此计稳定皇位。
赵匡胤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后,成功登上皇位,即宋太祖。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等众多功臣,也都是位高名显。赵匡胤担心他们的势力一旦强大起来,会严重危及到他的皇位。但他又不忍心、也没有理由突然置他们于死地,于是,赵匡胤突发“上屋抽梯”的办法,设家宴请众功臣到位。
正当大家酒醉饭足之时,赵匡胤忽然站起来,阴沉着脸对大家说:“自从我当上皇帝后,我日夜难以安宁。还是你们好,自由自在的。”众将说:“如今太平天下,谁还敢威胁您的皇位呢?”赵匡胤说:“你们肯定是忠诚于我的,但不能保证,你们的部下要拥立你等为王,是由不得你们了。”
众人一听,他话里有话,不由惊出一身冷汗,忙问:“那我们如何是好呢?”赵匡胤接着说:“你们若能平静地安享荣华富贵,不问国事、免除国事的纷争,是最好不过了。各位要能卸甲归田,我会赐许多的财宝给你们,让大家颐享天年。否则的话,大家的个人安危,我就不能保障了。”众将领听罢这一席软中带硬的话语,觉得这无疑是一顿“鸿门宴”,尽管十分不甘心,但为了保命,只能纷纷告老还乡去了。自此,赵匡胤不费一枪一弹,不冤杀一人,他的皇位如愿稳定下来。
法国军官用计识破德国间谍
上屋抽梯是一种很巧妙的策术,如果运用得当,还能用此计识破狡猾的伪装者。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反间谍机关收审了一位自称是比利时北部农民的流浪汉,他的体型、举止和眼神使法国一位反间谍军官认定他是德国纳粹间谍。可是,还需要更有力的证据。审讯开始了。
法国军官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会数数吗?”自然,这个问题很简单。流浪汉用法文颤颤抖抖地数数,没有露出一点破绽,甚至在说德语的人最容易说漏嘴的地方也是如此。于是,他被押回一间小屋。过一会,有人在屋外燃起火来,哨兵用德语大声喊:“着火了!”流浪汉照样睡着,仿佛听不懂,只有当哨兵用法语喊起来,他才作出反应。后来,法国军官叫来一位农民,和流浪汉谈论种庄稼的事,他谈的耕种方法和当地习惯也没有任何出入。看来,法国军官凭外观判断得到的第一印象是不能成立的了。
于是,第二天流浪汉在被押进审讯室的时候,显得沉着而平静。法国军官认真审阅完一份文件,并在上面签字之后,抬起头突然说:“好啦,我满意了,你可以走了,你自由了。”流浪汉长长地松了一口气,象放下一个沉重的包袱。他仰起脸,愉快地呼吸着自由的空气。然而,他忽然发现法国军官的脸上也露出了胜利者的笑容,顿时醒悟到自己失算了。法国军官在说上面那句话时,用的是德语。他表示听懂了,他的真实身份也暴露了。此后的结果可想而知。
这位法国军官或许没有意识到,他所使用的破敌绝招,正是中国古代计策精萃“三十六计”之——“上屋抽梯”。他识破德国间谍的绝招就是:用德语宣布释放——便是有意设置的“梯子”,待到上当的德国间谍情不自禁地松了一口气,这把“梯子”也就该抽掉了。
上屋抽梯计在现代商业中的应用
除了在军事和处理人际关系上,“上屋抽梯”计策在经商做生意上也有广泛的运用,我们来看一个经典的商业案例。
日本有一家山叶乐器公司,其董事长姓川上。川上此人,非常喜欢研究中国军事谋略,对《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甚至是《三国演义》都有精心的研究,他认为,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商战中求胜,要想赢得客户,就必须事先先铺好致胜的路,引客户主动“上钩”。
有一段时间,川上热衷于在日本各地开办音乐培训班,积极地进行音乐推广,收了几千名学生,且为此“教育事业”先期投入了20多亿日元的资金。这看上去是一项极为亏本的事,因为其中的盈利模式在外界很多人看来并不清晰,但川上却痴心不改,其原因何在?
川上对外极力宣传,自己的初衷就是纯粹地想要在日本推行音乐教育的事业,希望不要沾染任何商业色彩,并郑重声明,在培训课堂上绝不做山叶乐器的宣传和推销。那么,川上真的只是为了推广音乐教育吗?真的不想赚钱吗?当然不是,商人的行为不可能不和利益挂钩,川上自有其打算,他所采用的正是“上屋抽梯”之计。
原来,川上的音乐培训班分好几级授课方式,学员下至3岁的孩童,上至家庭主妇,培训范围广泛,有钢琴版、长笛班、电子乐器班以及特殊人才训练班等,其师资相当强大,资格考试也十分严格。在培训课堂上,老师虽然不允许做山叶乐器的宣传,但是他们会将学员名单送到山叶乐器公司的业务员手上,很明显,这些名单中的家庭就成为业务员主要的促销对象了。
不仅如此,培训班的教育课程都是由音乐振兴会(山叶公司的另一个机构)编排的,课堂上所教的内容假如不用山叶的乐器就无法很好弹奏出来,而级别越高的班级,越需要用山叶的乐器才能演奏出符合该级别水准的音乐。所以,在不知不觉间,这些学员包括他们的家人都已经主动“上钩”,成为了山叶乐器公司长期的客户。所以,川上表面上虽然对外宣称纯粹是为了音乐事业,但实际上在其中所能得到的利润,堪称巨额,更为关键的是,他紧紧抓住了客户的心。
如何提防别人使用上屋抽梯计
在现代现实生活中,施展上屋抽梯之计,设置诱饵,利用人们贪小便宜的人性弱点诱人上当,或者拉下罪恶的深渊。这样的例子还是有不少的。然而,这不等于说上屋抽梯之计不能适用于正道。即使他面对的不是敌人,而且你并不怀有害人之心,你也可以尝试施行这一计。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一位工人按政策规定可以调入某个城市工作,以便照顾年迈的双亲,为此他打了很多报告,等了很长的时间,仍然不能如愿。后来他托人打听,才知道所有的“关卡”均已打通,只是在一个经办人手中卡了壳。那人暗示他是不见兔子不撒鹰,没有一部进口彩电作酬劳,那就干等着吧!这位工人百般无奈,一咬牙用准备办喜事的钱买了一部进口彩电,给经办人送去。
果然没多久,调动手续就办妥了,此后又过了一段时间,工人的父母开始张罗儿子的婚事,不免为缺钱买彩电发愁起来。工人却胸有成竹地邀上两个伙伴,去到那个经办人的家,声明取回“借给”经办人看的进口彩电。经办人拿出彩电发票正要发作,工人却笑嘻嘻地打开电视机内壳,撕下粘着的一块小胶布,现出自己先前刻下的自己的名字。不消说,经办人顿时如同哑吧吃黄莲——作声不得,眼睁睁地看着工人们把进口彩电扛走。他不敢报警。虽然他对这位工人“上屋抽梯”、“过河拆桥”的举动恨之入骨,可是不会有人同情他,因为他这种做法本身是索贿的违法行为。
其实,要想不中上屋抽梯之计的诀窍很简单,就是下面这六个字:切勿见利妄为!
使用上屋抽梯计的秘诀
“上屋抽梯”是一种诱逼计。它的做法是:第一步制造某种使敌方觉得有机可乘的局面(置梯与示梯);第二步引诱敌方做某事或进入某种境地(上屋);第三步是截断其退路,使其陷于绝境(抽梯);最后一步是逼迫敌方按我方的意志行动,或予敌方以致命的打击。
上屋抽梯跟上楼去梯、上树拔梯是同样的含义。让人爬上屋顶去,然后抽掉梯子使他下不来,有“逼上梁山”的意思。实施此计,抽梯容易,使人上屋难。那么怎样使人上屋呢?方法如下:一是诱骗,使人不明真相糊里糊涂地爬上屋去;二是硬逼,断绝其它所有的路,使你不得不上屋去,这就是逼上梁山;三是同上,把大家的命运拴在一起,我上你也上。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破釜沉舟,背水一战都是属于这种上法。
上屋抽梯计谋既可对敌,也可对友。对敌当然是为了消灭他,对友则是为了激励他,帮助他下决心,有些像教人游泳,把他甩进水里再说,游也得游,不游也得游,没有犹豫的余地。用流行的话来说,叫做——你别无选择。李渊就是这样别无选择才做了唐高祖,李世民就是这样使李渊别无选择才做了唐高祖。
你对上屋抽梯计又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