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靖北: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及重大理论贡献
学思平治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坚定决心、顽强意志、空前力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使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与此同时,紧密结合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实际,紧紧把握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现实要求,围绕长期执政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对于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一、关于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重要论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总结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经验,针对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现实状况,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这一重大政治论断,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些重要论述,一是把党的领导上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的高度,将理论、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深刻揭示了党的领导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同一性,深刻阐述了党的领导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必然性。二是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即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体现到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体现到国家政权的机构、体制、制度等的设计、安排、运行之中,确保党的领导全覆盖和更加坚强有力。三是要坚持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习近平强调,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最关键的是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2]8四是完善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制度体系,确保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武装力量、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各就各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有序协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对党的领导进行了阐述,但对党领导什么、怎样领导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较长时间的提法是,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也曾主要被归结为政治领导。在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史上,也有进行党政分工、党政分开等提法。而在实践中,党领导什么、怎样领导的问题始终没有完全解决好。习近平关于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重要论述,不仅清楚回答了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党领导什么的问题,而且清楚回答了党怎样领导的问题。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党的领导理论的重大原创性贡献,对于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二、关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党的一切工作最高标准的重要论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并将其纳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必须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奋斗,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必须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断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必须努力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必须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群众拥护什么就鼓励什么,群众期盼什么就做好什么,群众反对什么就纠正什么,努力使党和人民事业始终体现群众意愿,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必须持之以恒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久久为功祛除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反对任何特权行为和特权现象,通过改革和制度创新切断利益输送链条,坚决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攫取政治权力、改变党的性质。习近平同志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阐述了为什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怎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指明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的实现路径,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立场和根本价值追求,凸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发展观和群众观,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三、关于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必须以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各项建设的重要论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旗帜鲜明讲政治,党内政治生活和政治生态得到明显改善,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推动党的建设和各项事业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在这个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总结我们党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就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不懈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系统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怎样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第一,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党内存在的很多问题都同政治问题相关联,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解决党内各种问题的治本之策。第二,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了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作为统领。党的政治建设为党的其他各项建设指明政治方向、明确政治目标、确定政治路线、提出政治要求。在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党的政治建设对党的其他各项建设具有统揽作用,是“纲”和“本”。党的其他各项建设,必须向政治建设看齐,贯彻党的政治建设的要求,以政治建设为标杆、为“龙头”。第三,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全党要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第四,党的政治建设是一个永恒课题。要把准政治方向,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为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重要保证。第五,要尊崇党章,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可以说,党的政治建设,决定着党的性质和执政地位,关系到党的前途命运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发展史上,经典作家和我们党的历代领导人都高度重视党的政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一个独立的科学概念提出来,并将其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摆在党的建设的首位,这是对党的建设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的理论升华,是对党的本质属性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重大原创性贡献,表明我们党对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一个新高度,为新时代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为新时代继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指明了前进方向,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历史意义。四、关于党的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必须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之钙的重要论述注重党的思想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基本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色、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党的思想建设、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之钙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第一,党的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必须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念好马克思主义“真经”,不断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对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来说,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要舍得花功夫念好马克思主义这个“真经”,特别要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坚持将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一刚一柔,同向发力、同时发力。第二,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革命理想高于天。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是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的。党员干部如果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我们党是否坚强有力,既要看全党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更要看每一位党员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因此,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第三,衡量一名党员干部是否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有客观标准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在和平时期,检验一个干部理想信念是否坚定,“主要看干部是否能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有政治定力,是否能树立牢固的宗旨意识,是否能对工作极端负责,是否能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否能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挑重担,是否能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这样的检验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下子、经历一两件事、听几句口号就能解决的,要看长期表现,甚至看一辈子”。第四,抓住党性教育这个核心、道德建设这个基础,引导广大党员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修好党性教育这门共产党人的“心学”,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弘扬共产党人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这些重要论述,进一步明确党的思想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基础地位,深刻阐明了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重点、路径和检验标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思想建党的理论,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坚如磐石的信仰力量。五、关于坚持新时代组织路线,组织路线必须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的重要论述在年7月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这就是:“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这条组织路线,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理论指导,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党的组织工作的重点和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工作的根本着力点,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党的组织工作遵循的根本原则,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根本目标。党的组织路线是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新时代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必须把为党的政治路线和历史任务服务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实现党的十九大擘划的宏伟蓝图和确定的目标任务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相对于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都有明确概括而言,我们党一直没有对党的组织路线作出明确而完整的归纳。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科学总结建党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历史经验,明确提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并对其内涵进行科学概括。这在党的建设史上,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史上都是第一次。习近平总书记完整地提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大大拓展和完善了我们党的路线体系,为发展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作出了重大开创性、时代性贡献。这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史上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六、关于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论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管党治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习近平同志指出:“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这决不是危言耸听。”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对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内涵进行了阐释。他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全面从严治党,基础在“全面”。“‘全面’就是管全党、治全党,面向多万党员,多万个党组织,覆盖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部门,重点是抓住‘关键少数’。”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严”。“严”就是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在“严”字上下力气,把“严”的要求贯彻到党的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全面从严治党,要害在“治”。“治”就是从党中央到省、市、县党委,从中央部委、中央国家机关部门党组(党委)到基层党支部,都要肩负起主体责任;党委书记要把抓好党建当作分内之事、必须担当的职责;各级纪委要担负起监督责任,敢于瞪眼黑脸,勇于执纪问责。习近平总书记反复要求,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不能有打好一仗就一劳永逸的想法,不能有初见成效见好就收的想法,决不能跌入抓一抓、松一松,出了问题再抓一抓、又松一松的循环,要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和“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斗争精神,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重整行装再出发,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使管党治党实现从宽松软到严紧硬的深刻转变,使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巩固,开辟了管党的新境界,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常态化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方向。七、关于坚持正风肃纪、严惩腐败,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的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全局的高度,就反对“四风”、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严惩腐败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一是锲而不舍纠正“四风”。习近平指出,“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要从解决“四风”问题延伸开去,努力改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努力改进学风、文风、会风,加强治本工作,使党员、干部不仅不敢沾染歪风邪气,而且不能、不想沾染歪风邪气,使党的作风全面纯洁起来。作风建设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必须抓常、抓细、抓长,持续努力、久久为功。二是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纪律和法律的关系上,他提出纪严于法、纪在法前,实行纪法分开,把纪律挺在前面,用纪律管住大多数。在整合原来各项纪律的基础上,他明确提出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形成了党的六大纪律的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用铁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突出抓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纪律面前一律平等。我们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三是坚持反腐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反腐败斗争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坚决反对腐败是我们党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习近平指出,“惩治腐败这一手必须紧抓不放、利剑高悬,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要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要坚持经常抓、长期抓,“老虎”“苍蝇”一起打,无禁区、全覆盖,保持严惩腐败的高压态势,构建风清气正的廉洁政治生态。四是要坚持标本兼治,既要夯实治本的基础,又要敢于用治标的利器,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加快构建更加科学、严密、有效的治理腐败长效机制。在这些重要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党以雷霆万钧之力,正风肃纪,反腐惩恶,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党风政风呈现新气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围绕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观点、新要求,科学回答了新形势下干部队伍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干部思想,为加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一是明确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以什么样的标准选人、选什么样的人,是干部工作的首要问题。那么,在新时代,好干部的标准是什么呢?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在年7月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并将其纳入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忠诚干净担当”与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是完全一致的,是新时期好干部标准的集中体现。二是健全完善选人用人机制,破解干部工作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认真贯彻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两次修订《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强化党组织的把关作用,树立起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有效纠正干部工作中的“四唯”偏向,切实防止“带病提拔”问题,使争做好干部成为广大干部的自觉追求。三是做好干部培育、选拔、管理、使用工作。建立源头培养、跟踪培养、全程培养的素质培养体系,将理想信念教育、知识结构改善、能力素质提升贯穿干部成长全过程。建立日常考核、分类考核、近距离考核的知事识人体系,考核干部要经常化、制度化、全覆盖,使选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建立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人事相宜的选拔任用体系,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大力选拔使用那些忠诚干净担当、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干部。建立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的从严管理体系,把思想、工作、作风和纪律联系起来,加强对干部的全方位管理。建立崇尚实干、带动担当、加油鼓劲的正向激励体系,大力发现、表彰和选拔那些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坚决不用庸碌无能、贪污腐败的干部。四是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要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来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统筹“选育管用”,全方位培养年轻干部。坚持政治标准,加大培养力度,强化政治训练、基层锻炼、“吃劲”岗位磨练、重大任务锤炼,及时把条件成熟的干部提拔使用起来,把不符合条件的干部调整出去,保持干部队伍的“一池活水”。九、关于坚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的思想重视基层组织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重要标志。然而,面对新时代新要求,基层党组织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比如有的基层党组织存在严重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组织力不强、政治功能不强,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也有不少“中梗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一系列关于加强基层党建的重要思想,强调要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形成了包括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在内的严密组织体系。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政党都不具有的强大优势。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执政根基,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它是战斗堡垒,不能变成纯服务的组织,必须强化其政治功能。要以提高组织力为重点,把党员组织起来,把群众组织起来,把人才凝聚起来。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党的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要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要求,做好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把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结合起来,构建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积极协同、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引导基层广大党员、干部严格遵守党章,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在基层落地生根,营造风清气正的基层政治生态。要加强基层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完善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解决好基本队伍、基本经费、基本阵地、基本制度等基本保障问题,更加充分地运用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与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机融合,确保基层党建工作落地见效。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系统回答了基层党建怎么看、如何抓、抓什么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化了对新形势下基层党建规律的认识,丰富发展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理论,为加强基层党建提供了根本遵循。十、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论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与伟大社会革命和党的自我革命密切联系。习近平同志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革命老区考察调研时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我们不能忘记党的初心和使命,不能忘记革命理想和革命宗旨,要继续高举革命旗帜,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打铁必须自身硬。他指出,“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我们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年6月24日,中央政治局以“牢记初心使命,推进自我革命”为题进行第十五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发表讲话。他强调:“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丢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在新的征程上,我们要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就必须牢记初心和使命,在新时代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在进行社会革命的同时,要不断进行自我革命,不断提高党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能力。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最显著的标志,也是我们党永葆生机活力,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为从根本上破解政党兴亡周期率指明了方向和路径,是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重大贡献。十一、关于坚持依法治国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统筹推进、一体建设的重要论述习近平同志强调:“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我们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历史使命、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胜利、实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统筹推进、一体建设。”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党内法规体系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之中。习近平同志深刻阐述了党与法的关系,强调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并提出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三统一”“四善于”,强调“纪在法前、纪严于法”,指出法律是对全体公民的要求,而党内法规制度是对全体党员的要求,而且很多地方比法律的要求更严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努力形成国家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制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保障的格局。坚持依法治国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统筹推进是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依法治国是从全局讲的,是治国的基本方略,是治国理政的基本要求;制度治党则是从执政党建设角度讲的,是对执政党提出的法治化要求。”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内在地要求中国共产党首先要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来治理好自身,而制度治党、依规治党正是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在管党治党中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依法治国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统筹推进、一体建设的重要论述,为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作出了独创性的重大贡献,为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指明了方向。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坚持依法治国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统筹推进、一体建设,必须坚持集成联动,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有关制度,健全国家法律体系有关规定,在各类章程中明确提出有关要求,做到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相辅相成、有机统一。十二、关于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营造正气充盈、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论述年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改进工作作风,就是要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年10月29日,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在,确实需要修复政治生态,把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大大恢复和发扬起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他再次强调,“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可见,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营造正气充盈、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内在统一的。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营造正气充盈、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而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净化党内政治生态,首先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习近平同志指出,“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法宝,是解决党内矛盾和问题的‘金钥匙’,是广大党员、干部锤炼党性的‘大熔炉’,是纯洁党风政风的‘净化器’”。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党员、干部作风,就有什么样的政治生态。实践证明,党内政治生活严肃认真,党风政风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一个地方政治生态出问题,首先是党内政治生活出了问题。净化党内政治生态,首先要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做起,不断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为政治生态的净化和改善提供源头活水。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离不开党内政治文化的浸润滋养。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同志提出要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努力建设先进的、健康的、富有生机活力的党内政治文化。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党内政治文化的科学内涵,对建设先进的、健康的、富有生机活力的党内政治文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共产党人价值观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党内政治文化的精髓,是党的理想、信念、宗旨、作风的集中体现,是共产党员必须秉持的道德行为准则。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营造正气充盈、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论述,是基于对全面从严治党阶段性特征的深刻把握作出的重大实践创新,也是基于对管党治党规律的深刻把握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是全面从严治党从强化外在约束走向增强内在自觉的重要途径。长安街直播
注:授权发布,本文已择优收录至“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北京日报、新华网、央视频、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北京时间、澎湃政务客户端“长安街读书会”专栏同步),转载须统一注明“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出处和作者。
责编:陈佳妮;初审:程子茜;复审:李雨凡